美學者:石油問題影響北京內政及外交決策

標籤:

【大紀元3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十三日專電)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中國能源研究專家艾瑞卡.唐斯指出,中國對於能源的需求大幅增長,使得石油的問題成為北京在內政及外交決策上的重要考慮。

唐斯在十二日費城舉行的「中國崛起」研討會上報告中國的能源需求及政策。她指出,為了鞏固石油供應,中國的石油企業積極在海外投資,而除了政府及金融體系會幫助油公司在海外的投資,中國的領導人也會與產油國家的政府領導人舉行高峰會議,甚至會以出售武器或是協助基層建設等配套措施來爭取合作。

唐斯指出,由於對於能源的需求大增,如何鞏固能源供應成為中國的首要之務。為了鞏固石油供應,中國石油企業在海外投資的模式與合作的對象其實頗有可議之處,也引發國際間的批評。

唐斯的報告中指出,目前中國在海外的石油投資集中於少數國家,在蘇丹的投資佔了百分之三十六,在哈薩克佔百分之三十,在印尼佔百分之十三,其他國家總共佔百分之二十一。

中國在侵害人權的蘇丹投資,嚴重影響其國際形象。另一方面,國際間也期望北京對於有石油合作關係的伊朗能發揮外交上的影響力。

不過,唐斯也指出,國際間也許不清楚,其實石油企業對於中國的能源政策有很大的決策影響力。她表示,二零零三年及二零零四年期間,因為發生能源供應的危機,中國的能源決策過程起了很大的變化。中國的國營石油公司對於能源方面的決策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們具有政治、財政及人員方面的資源。

她說,中國石油「安全」政策是鞏固進口油源供應,以維護其領導階層的核心目標 — 包括維持經濟的高成長、防止台灣宣佈獨立、中國朝向全球強權發展,以及中國共產黨的生存。石油供應關係著中國經濟的成長及武力的擴張,所以也是中國共產黨鞏固權力的關鍵。

相關新聞
蘇貞昌:年底彰濱工業區成風力發電示範區
歐盟領袖達成因應氣候變遷重大協議
日光節約時間提前不利季節憂鬱症患者
夏時制日光節約時間的歷史與由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