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武士刀拿菜刀 浪子賣便當

人氣 10
標籤:

【大紀元3月26日訊】〔自時報報記者林俊宏/台北報導〕牧師之子黃恩亮,曾是竹聯幫古堂副堂主護法,40歲的他,前科累累,人生有4分之1都在監牢度過,直到父親過世,他才領悟到親情的重要與年輕時的荒唐,3年前出獄後,痛改前非並貸款在台北縣中和市宜安路開了「福隆火車便當店」,雖然一個便當只賺5、6塊錢,但他認為,現在生活過得平安踏實才是幸福。

黃恩亮開過錢莊與酒店,過去沉迷在紙醉金迷與打打殺殺的日子,不但家人對他失望,連他的媽媽禱告時,也忍不住向主抱怨,「為什麼會生出這樣的兒子?」

27項前科 監獄常客

黃恩亮前後被管訓1次、服刑4次,並背有傷害、毒品、槍砲、妨害自由與偽造文書等27項前科,妻子在他2度服刑時離婚,為了債務,他還曾偽造法院搜索票,攜帶槍械假扮刑警將被害人押走,甚至找來人頭向10多家銀行詐貸。

直到最後一次,黃恩亮被判刑10年5個月徒刑入獄後不久,父親因病入院,在昏迷指數剩下3的情況時,他雖獲准戴上手銬與腳鐐到醫院探病,但他仍然沒有見到最後一面,想起父親過去的教誨,他在獄中大徹大悟,因為表現良好,獲得假釋。

優先錄取更生人

出獄後,工作並不順利,他先擔任月薪2萬多元的大樓管理員,卻因有前科紀錄被管委會辭退,後來他決定創業改賣便當,先向更生保護會貸款90萬,再以過來人經驗,優先錄取更生人任職,並多次到福隆了解便當做法,也放下過去殺氣騰騰的武士刀,拿起廚房的菜刀,一大早從買菜、洗菜、切菜到炒菜,全都親自參與。

黃恩亮坦承,賣便當不輕鬆,有時便當送得比較晚,還得接受顧客抱怨或數落,但是,當大哥跟當老闆畢竟不同,生活不但因此過得踏實,還能換來更多的親情。

黃恩亮說,他堅持不走回頭路,對於店內的便當品質也極為重視,不但贏得客人喜歡,就連他自己也愛吃。


黃恩亮(右)賣便當,女友陳汝昀(左)默默支持。// 自時報報

——————————————————————————–

舊時兄弟嘲笑 黃恩亮不改其志

記者林俊宏/專訪

「我的人生已經比別人慢10年,要慢慢追回來,就算改賣微薄利潤的便當被以前的兄弟嘲笑,我也要堅持下去。」黃恩亮一邊以充滿自信的語氣說著,一邊繼續忙著準備便當配菜。

黃恩亮說,他小時候就拿衣架沾著口香糖,偷拿教會奉獻箱的財物,後來口香糖掉進箱裡,被父親發現,他胡扯是不小心掉入欺騙父親得逞,再改以沾黏強力膠偷錢,甚至闖禍後,父親還到對方家長住處下跪,讓他認為就算闖出天大的禍,父親都會頂著,直到父親驟逝,言猶在耳的教誨,讓他痛定思痛浪子回頭。

黃恩亮說,賣便當後,曾有道上兄弟拿著手槍試圖抵押向他借錢,他不但拒絕,還拿出兩千元資助對方,並奉勸「歹路不可行」,後來,這名兄弟就再也沒來找他,甚至有兄弟笑他,靠賣便當賺不了大錢,他也不以為意。

黃恩亮的媽媽與女友也都在店裡幫忙,媽媽泛著眼淚說,黃恩亮過去常觸法鬧事,差點讓家人準備放棄他,她希望透過黃恩亮重新站起來的故事,能讓更多的孩子迷途知返。

黃恩亮的女友陳汝昀說,當初在黃家巷口前賣泡泡冰而認識男友,家人原本也反對兩人交往,但得知黃恩亮破繭重生的過程後,不但轉為支持態度,連遠在龍潭開便當店的雙親也將經營的竅門逐一傳授。

——————————————————————————–

更生事業貸款 讓他學會釣魚

〔記者林俊宏/台北報導〕更生保護會不只有「更生就業輔導方案」,還提供心理戒毒輔導所、學苑、技能訓練與緊急救難金發放等服務,更生人或家屬可多加利用,以避免更生人重蹈覆轍,並協助重返社會。

黃恩亮說,已經過世的前法務部長陳定南上任後實施「更生事業貸款」政策,讓他學會釣魚,而不是等著吃魚,因為更生事業的配套措施嚴謹,除了有心創業外,更生保護會每月還會定期派員督導,並要求固定繳交營收報表。

黃恩亮透露,當初他經過7次送審,第8次才獲得更生保護會通過,逐次分項貸款給他90萬元購買生財器具與承租店面,他為了開店圓夢,事先不但苦思撰寫營運策略計畫書、還款計畫與聘用人員訓練等方案,甚至多次評估可行的經營店面。

為了烹調美味配菜,黃恩亮有段時間還經常往返福隆,品嚐道地的便當做法,甚至在自家廚房試滷五花肉、豆干與滷蛋,讓原本對吃一竅不通的他,逐步讓店面經營步入軌道,就連附近的知名企業、學校、法務部或職棒聯盟,也都知道他們店內的便當物美價廉,一吃就成為忠實主顧。

雖然過年後至今,便當店業績下滑,黃恩亮被迫裁掉部分員工,他仍抽空在附近的工業區路口賣起便當,即使忙得不可開交,但他相信,只要堅持,寒冬很快就會過去。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趙紫龍:為台灣2005年榮登世界頭等自由民主榜歡呼
李升燕力爭上游 黃秀貞遙遙無期
朝鮮掩蓋餓死人數 拾荒者在田裡撿殘餘食物
加州有137家Costco門店 為何美這三州沒門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