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林保華:從螺絲釘到釘子戶

【大紀元3月31日訊】重慶的“最牛釘子戶”不但成了中國最熱門的新聞﹐還上了國際媒體﹐CNN也有報導。別忘了﹐戶主楊武是散打冠軍﹐這是體育競技項目﹐多少與奧運會有關。中國若禁止採訪﹐那就公然違背先前自由採訪的承諾﹐國際阻止如無國界記者組織應該出來呼籲抵制北京奧運。

從“釘子戶”想到當年的“螺絲釘”﹐說明中國出現了巨大變化﹐是共產統治由極權到衰敗所經歷的必然過程。看到一篇評論文章說﹐“現代漢語詞典”對它的解釋是﹕“在城市建設徵用土地時,討價還價,不肯遷走的住戶。”查查自己手邊的這本詞典﹐果然如是。該詞典1978年第一版﹐1996年修訂。不知道這是九○年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後的新名詞﹐還是老早有了。

至於“螺絲釘”﹐流行於六○年代初期﹐不但吹捧劉少奇“黑修養”﹐即“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的“馴服工具論”﹐要求黨員與全國人民做共產黨的螺絲釘﹔後來毛澤東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黨更要求人民要像那個雷鋒一樣﹐做共產黨的“小小螺絲釘”﹐接受共產黨的任意擺布﹐完全沒有自己的意志與生命。記得還有馬屁音樂家為雷鋒的那些鬼話譜寫歌曲供全國傳唱。

現在的釘子戶﹐則是共產黨的眼中釘﹐不同程度的刺向共產黨身上或眼睛裡﹐讓它痛苦﹐讓它很不舒服。“最牛釘子戶”成了全國的崇拜對象﹐表明整個中國還潛藏不少程度不同的釘子戶。他們有的可能會更牛﹐即使不牛﹐也有其他各種類型的﹐包括“軟釘子”在內。

釘子戶的日益眾多並且“牛化”﹐表明民眾維權意識的提高。這是中共貪官污吏橫徵暴斂的必然結果﹐是中共在自掘墳墓。當然﹐也是中國各地維權人士努力耕耘的結果。

在眾多的社會反映中﹐我最重視的是由北京柯立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嘉華音樂工作室出品﹐由慕容萱(萓﹖)演唱的“血染的風采”拆遷版。歌詞的生動及場景的配合﹐體現了中國民間藝術的生命力與張力﹐特別是他們的勇氣。尤其是聽到那熟悉的曲調﹐誰說中國民眾忘記了六四﹖它也說明﹐不管是六四還是維權﹐它的原因都是一樣的﹐那就是中國一黨專政制度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與鮮血﹐人民是越來越無法忍受了。最後那個“共和國的旗幟上有我們血染的風采﹐共和國的土地上有我們付出的愛”時﹐鏡頭出現楊武與吳蘋那個懸崖峭壁上孤樓所掛出的五星旗﹐讓音樂充滿著反諷。

釘子戶所起的作用﹐也許就像民間流行的“打小人”那樣﹐你一釘﹐我一槌﹐最後大家給共產黨釘上棺材板﹐為它送終﹗

但是就此“最牛”事件來說﹐已經引起它應有動員作用後﹐適當時候應該尋找妥協的機會而落幕。因為對共產黨的流氓殘暴本性應該要有認識。落幕後還須提防共產黨的秋後算帳。因此除了繼續維繫與中外媒體的關係﹐還應在能力範圍內﹐為附近民眾做些公益慈善事業﹐感謝他們的支持。群眾是力量的源泉﹐是孤樓不孤﹑吾道不孤的根本原因。

大紀元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