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 Web 2.0的面紗

人氣 29
標籤: ,

【大紀元4月25日訊】從「心」詮釋 Web 2.0

大家都在談web 2.0,但是究竟什麼是web 2.0?

可能大家對Amazon, Google以及 ebay等網站的服務不陌生,也可以對YouTube、Flickr 等經典web 2.0案例如數家珍。

但是,到底什麼是web2.0呢?答案總是模擬兩可,似是而非。不怕被笑的老實人很可能會說:我還是不太清楚什麼是web 2.0呢!其實,對於Web 2.0,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認識,抱持著不同的定義。這也無所謂,因為這就是Web 2.0的精神:開放、互動、交流、共享。

總體而言,Web 2.0,也稱為新世代網路(Next Generation Web),與其說它是網路技術或趨勢,不如說它是一種網路行為、社會現象或應用概念。其中具備「互動」與「分享」的特性,強調把「Web作為平台」,網站 不再只是取得資料與聆聽訊息的管道,而是用戶貢獻內容與表現個人觀點的舞台,偏向「共享」而非「獨占」,著重「社群」而非「個體」,強調「自由發言」而非 「一言堂」。使用者的角色從被動地吸收資訊,變成積極、主動地貢獻內容,甚至主導其內容的提供。而其內容包含文字、影音、繪畫、圖片等等無所不包。

最典型的案例,維基百科(Wikipedia),是一「權力下放、去中心化」(decentralized) 的網路百科全書,不再由網站編輯主導內容,反而開放地由使用者協同合作編撰百科內容,這創新作風不但受到全球各語言編撰者踴躍參與,維基百科也建立起其權 威性和可信度。可惜,因其民主自由開放的作法,卻遭到中共的封鎖。另外,如亞瑪遜書店(Amazon),以顧客售後經驗交流與回饋互動的開創作法,建立顧 客推薦機制,形成愛書人社群。

就技術角度而言,Web 2.0顛覆過往,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高深複雜、又難懂的資訊新科技,它很簡單,只是多運用了如:AJAX、RSS或Mashup等簡單的小工具。雖簡單卻 大大地改善使用者介面,加強互動機制,提供深度服務,強化使用體驗。讓使用者感覺更簡易好用、更得心上手。

就其服務應用而言,Web 2.0以服務為本,以使用者至上,所提供的功能、介面設計方方面面皆因應著使用者的需求與體驗為出發點。本版中,還將陸續介紹幾個web 2.0網站所提供的創新應用服務。就其心理層面而言,它是一種觀念的改變。如果我們試著重新從「心」去詮釋Web 2.0的話,不曉得讀者是否能同意 Web 2.0實際上具備了以下特點?

●在「放棄」中「擁有」:在「放棄」一些自我隱私和智慧財產權中「擁有」發聲舞台與讀者社群。

●在「付出」中「得到」:在「付出」時間與精力貢獻內容中「得到」網友的支持與回饋。

如此說來,Web 2.0其實是一種「心」的精神運動,強調用戶體驗、共享、公有、開放、群體智慧、開放平台的新態度與新思維。宛如耳熟能詳的三劍客口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一種「為公」、「共享」、「貢獻」的新觀念。

在Web 2.0沸沸揚揚的被炒熱的趨勢中,也跑出Business 2.0、Technology 2.0、Enterprise 2.0等新名詞,用以形容具備Web2.0特性的新世代商務模式(Business Model)、新科技或新世代企業。這還不稀奇,連看似與網路關係不大的法律、媒體、圖書館、廣告和民主都跟著2.0了起來。在大紀元時報2007年3月7日的「Web 2.0讓人人成為記者」一文,所描述的,其實就是Media 2.0的精神。

只是,當網路、商務、科技、企業甚至法律、媒體、廣告和民主都敲鑼打鼓地跟著走入2.0時代,您的觀念2.0了嗎?

Web 2.0 五大功能分類表


在以前Web1.0的時代,網站資訊集中,沒有互動性,網站中心化主導一切言論與資訊。而今天Web 2.0時代,強調以使用者為主,網站提供舞台,只要你敢秀,只要你會寫,只要你會說、會用,人人皆可向世界嗆聲。

不過,因為現在大多網站功能全面廣泛,包山包海,「只要別人有的,過兩天,它也一定要有」。所以,很難將網站做清楚的區隔。在此,參考資策會出版的Web 2.0書中的五大分類:1.混搭、2.網路軟體工具、3.共享平台、4.社群服務、以及5.播客,以網站「主要功能」作為劃分的準則,以便讀者更瞭解Web 2.0所提供的功能與服務。

Radio 2.0 打開潘朵拉線上音樂盒(Pandora.com) 聽到希望的聲音


http://www.pandora.com網站首頁。(網路圖片)


Pandora.com網站創辦人Tim。(由Tim提供)

前記

在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中,儘管天神萬般囑咐潘朵拉,絕對不可以打開盒子,但是禁不住好奇心的潘朵拉,還是將眾神的盒子打開後,妒忌心、慾望、貪心、鬥爭心、 幸福、瘟疫、憂傷、友情、災禍、愛情……等等一一的降臨人世,知道自己惹禍的潘朵拉趕緊將盒子蓋上,但一切已經太遲,盒子內只剩下「希望」。「希望」是人 類生活的驅動力,不管遭遇何種困境,它是人類在不幸中唯一的安慰。

這個Pandora.com潘朵拉線上電台就是一個讓大家打開音樂盒,便能聽到希望歌曲的線上電台;這個Pandora.com 潘朵拉線上電台就像一個音樂盒,使用者來到Pandora,只要輸入一首自己喜歡的歌,Pandora會自動篩選並依照Pandora音樂基因資料庫,持 續播放與此基因類似的其他歌曲,並且成為一個電台頻道(channel)。以下為記者和創辦人Tim Westergren的訪談記錄。

創業的動機為何?

Tim說:我是一位音樂家與唱片製作人,創辦網站是出於自己對音樂的熱愛。創業動機?「發現新音樂是一種信仰的經驗(Discovering new music is a religious experience)。」「其實,音樂就是我的信仰。」

創業過程中,最困難的時期在什麼時候?又是如何度過的呢?

Tim說:2000-2002年,公司處於破產狀態,付不出薪資,但卻仍有7-8個有個共同理念的核心人物,以及30-40個支持我們的音樂家,大家靠著自己原來的存款或用信用卡負債度日,只因為我們都是音樂愛好者,不放棄音樂基因專案,堅持的繼續做下去。

在這樣艱苦的情況下,如何解決這困難呢?而資金來源又是從何而來呢?

Tim說:2004年,我們開始往Web2.0線上電台發展,也開始拿到我們的第一筆款, 150萬美金。是的,大多來自天使投資人。後來,陸續又有矽谷的投資人,看好我們的專案,投入8百萬美金。後來越來越多投資人注意到Pandora的應用,在2005年3月,總共集資1千2百萬美元。

花了多長的時間建置此平台?何時開始網站之啟動?

Tim說:2000年1月開始成立所謂的音樂基因專案(Music Genome Project),花費5年完成,於2005年8月完成,2005年10月專為親朋好友就已經5,000人使用,11月開放免費會員使用,25,000人上線。

創設網站所需的成本有那些?

Tim說:除了員工們的薪水之外,最大的成本支出是語音頻寬(audio streaming)和音樂版權(licensing)。尤其音樂版權,每個月根據聽眾點播紀錄,付費給音樂授權仲介商sound exchange,並由sound exchange 付費給音樂家或歌手。每個月大約要付上1百多萬美金的音樂版權金吧!

現在 Pandora 公司共有多少名員工?

Tim說:目前Pandora有100員工。其中有42個音樂分析專家,他們通常都是真正的音樂家,每人平均會花約20-30分鐘分析每一首歌的DNA基 因。並依照400個音樂特性,將每首新進的歌曲進行分類。除此之外,就是網站管理者,處理行政事務,行銷工作,等等,跟其他公司一樣。但是音樂家們還是我 們的主力,我們希望人們是因為認同我們的音樂而喜歡我們的網站。

Pandora 損益收支平衡了嗎?

Tim說:(乾笑)付得出薪水,但是仍未營利。

您預估目前共有多少人已經在使用Pandora?

Tim說:目前註冊會員超過3百萬人。

Pandora 的最大優勢是什麼?

Tim說: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音樂基因專案(Music genome project)』,潘朵拉有音樂基因資料庫,以人工篩選400個音樂特性(音樂DNA),不出賣其客觀性,不會被錢出買,這是Pandora的專利,客 觀分析主觀的音樂感受。運用音樂DNA幫助使用者輕鬆地找到自己喜歡的音樂,尤其是很小眾的音樂類別。我們的音樂基因圖書館包含40萬個分析過的歌曲,包 含著2萬多個現代歌手的作品,其中也有拉丁歌曲。雖然,還沒有古典音樂,我們的目標是收集全世界所有的音樂,以後也會把中文歌曲納進來的。

面對 last.fm 之類的競爭對手,你如何因應呢?

Tim說:只要能替聽眾找到他們愛聽、喜歡聽的音樂,用什麼方法不重要。因為我是音樂家,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音樂創作者有通路將自己的音樂推向市場,聽眾有權利輕鬆簡單而便利的取得更多更好的音樂。所以,我們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去服務我們的聽眾。

不過,筆者認為對音樂喜歡或不喜歡等感受是相當主觀的一種經驗,用客觀方式去分析主觀感受,這樣,真的比較好嗎?

Tim說:你這問題,問得挺好的。使用者來到pandora,只要輸入一首自己喜歡的歌,Pandora會自動篩選並依照Pandora音樂基因資料庫, 持續播放與此基因類似的其他歌曲,並且成為一個電台頻道(channel)。目前,依照我們的聽眾回饋看來,他們很喜歡這樣的機制。

就像我剛剛說的,用什麼方式分析都行,最重要的是,聽眾能找到他們喜歡的音樂,並喜歡我們的服務。

後記

與創辦人Tim聊過之後,最近在相關新聞中,聽說數位千禧年著作權法(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 of 1998,簡稱DMCA) 安全避風港(safe harbor)之免責保護條款即將有些變動,這個變動可能造成Pandora難以經營下去。在DMCA規定下,身為網路服務提供者(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Pandora以網路電台播放方式(亦即不可下載、不可重播、只能聽)提供音樂給聽眾們,但是,目前現在一首歌假使收費8分,對 Pandora而言仍是很大的負擔,因為每天Pandora播放上百萬首歌給聽眾。目前此案仍在發展中,關心網路動態的朋友們,可要張大眼睛囉。(資料參 考:http://www.downloadsquad.com/2007/03/23/download-squad-interview-tim-westergren -of-pandora/,2007/3/23)

註:網路著作權侵害責任限制法案 (DMCA, Title II: Online Copyright Infringement Liability Limitation Act,簡稱OCILLA) 在符合特定的條件下,網路服務提供者(ISP)能享有安全避風港(safe harbor)之免責保護。於是自DMCA制定後,有關ISP著作權侵害責任之案例中,即有ISP主張其為DMCA規定得不必科以責任之服務提供者。

(資料參考: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detail_result.jsp?id=091SHU00194006)

Media 2.0 全民記者 人人專欄 民主投票 決定排行

一般新聞媒體,有「記者」負責採訪撰寫文章,有「總編輯」審核記者所撰寫的文章,決定著哪些新聞放頭條,哪些新聞在哪個版面上,甚至,某些很重要但如果不符合總編的觀念或利益的新聞,卻會被放在冷板凳或打入冷宮。在Web 2.0時代,講究「開放」、「權力下放」、「去中心化」,新聞媒體也跟著進入Media 2.0,實踐「公民新聞」的新世代。人人都能當記者,寫新聞投稿;人人都可以當總編輯,決定新聞的重要性與排行。在此,介紹美國兩個知名的Web 2.0新聞網站。

digg.com——全民記者 民主投票

全民記者的Digg,由使用者貢獻新聞內容,其議題範圍包含廣闊,從科技、科學、娛樂、全球新聞、商業、運動、電視、賭博等等類別,連文章的品質也有相當的水準。使用者不但可以閱讀這些公民新聞,還可以進行評論,甚至給予投票。

在每則新聞的左邊可以看到其得票數,當此特定新聞得到最多人的票選時,此新聞的標題就會被推到排行榜的最前面,讓更多人看到這則新聞。也就是說,使用者不但取代了記者、更取代了總編輯的決定性權力,以民主投票決定新聞頭條以及新聞版面的排行。

newsvine.com——人人專欄 賺賺廣告

為了保有第一級的新聞品質,Newsvine的新聞,與傳統新聞媒體一樣,大多來自於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但Newsvine和傳統媒體不同,Newsvine也讓註冊過的使用者人人都有投票權,為自己認為重要的新聞投票,這個投票概念上非常類 似digg.com。Newsvine透過這種投票的機制,將新聞決定權下放,讓社群力量決定到底什麼新聞最有閱讀價值。

通常,報紙、期刊或雜誌,除了新聞之外,往往最有閱讀價值的是「專欄」和「社論」。Newsvine讓使用者都能開闢專屬的欄區,成為專欄作家,發表文 章、評論、建立種子連結、推薦書籍與電影等等,不但豐富內容而且強化社群功能;更特別的是,為了鼓勵使用者多多撰寫,其專欄廣告所得90%會直接歸使用者 所有。

Pets 2.0 虛擬寵物 社交人脈網站


http://www.gopetslive.com網站首頁。(網路圖片)

記得有一陣子日本和台灣,養電子雞的風潮大受歡迎嗎?現在,有更可愛的虛擬寵物。在孤單地抱著電腦加班時,可愛的虛擬寵物會在桌面上陪伴著你。害羞的你,用可愛的虛擬寵物就可以大膽地跟喜歡的人表白喔!

蕃薯藤由韓國引進的GoPets社交人脈網站,GoPetsLive.com供使用者高度個人化的虛擬寵物,每一隻都是獨一無二的,使用者可以選擇寵物的種類、尺寸、顏色,包括眼睛顏色、毛髮顏色和肚皮顏色。一旦擁有自己的GoPets,甚至可以到GoPets Mall購買衣服和配件來打扮虛擬寵物,並用可愛寵物作為交友介面。根據主人的個性、品味,虛擬寵物甚至會主動發掘網路上的新夥伴,到世界各地去旅遊、拜訪朋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從Web 2.0到Web 3.0:網路新時代的媒體新挑戰
世界之門推出世界通2.0
衛康對古狗的訴訟是否影響Web2.0前景
Blogger Up  14日全台部落客團圓大拜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