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沉靜:獨特的傾訴和吟唱

——賞析舞台劇《三年,八個月,二十天》

【大紀元6月25日訊】6月14日晚,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劇場座無虛席,反映柬埔寨紅色高棉期間大屠殺的舞台劇《三年,八個月,二十天》(3 Years, 8 months, 20 days),扣人心弦。



舞台劇《三年,八個月,二十天》(作者提供)

1975年至1979年間,柬共執政,中共向紅色高棉提供高達10億美元的援助,波爾布特深得毛澤東思想的精髓,為一舉建成共產主義,把城裡的人統統趕到農村改造,剷除異己,斬盡殺絕,血腥殘暴,造成近兩百萬人死亡。

這樣殘酷的歷史,能在短短的一小時中打動安逸環境下的觀眾,不煩不悶,感動落淚,熱烈鼓掌,意猶未盡的還留下來與導演座談,實屬不易。

雖然演員的說唱全用柬埔寨語,觀眾僅憑英文字幕知道大意,但真摯樸實的演出,75歲高齡的荷蘭女導演Annemarie Prins ,豐富的經驗,使該劇達到較高的藝術水準,共通的人性使觀眾瞭解三十多年前在共產極權下民眾的苦難,獨特的詮釋表達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舞台三面掛著草蓆竹簾當帷幕,台後方有一水池,池邊是一株熱帶植物。三個女子坐著捏泥人,台前沿,密密麻麻擺滿了許多小雕塑,長途跋涉的妻兒老小,漫漫無盡的勞役苦力,形銷骨立,餓殍遍野,掙扎的,慘死的,哭嚎的……左後角池旁,坐著彈木琴的青年和穿淺藍民族服裝的少女,古韻盎然的木琴聲,伴著姑娘的低吟淺唱。鄉土的親切和幽暗靜謐的場景,營造出更適合回憶、傾訴、談心的氛圍。

三個女子喃喃自語,偶爾喊叫宣洩,訴說著不堪回首的往事,她們的父母、爺爺奶奶、兄弟姐妹,不是餓死病死,就是慘遭殺戮。本該快樂的童年卻烙上了終身難愈的創傷。

與樸素真誠的獨白相輔助的是,放大的灰白色面部背景投影,具有蒼桑的歷史感。恍惚若干年後,白髮的老嫗顫抖地念叨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失神的木然和淒涼,猶如飽經風雨侵蝕的雕像。

每個女子講述一段後,穿插的木琴聲和女孩的吟唱,緩解了壓抑沉重的氣氛,歌聲似關懷撫慰,又似憐憫痛惜,聆聽有種悠長的感動。



導演和演員在一起(攝影:喬治)

藝術團董事長Fred Fruberg說,柬埔寨人很內向,不大愛說話。但給他們機會,訴說那段噩夢般恐怖歲月中的個人遭遇,就會滔滔不絕,說起來沒完。這個劇是想給不受關注的普通民眾一個傾吐表達的平台,對倖存者而言,也許「說出來」是最好的精神療法。

當三個女子坐到池邊,祭奠亡靈,把親人的相片放置水面,背景屏幕上漂浮著一張張死者的遺照,彷彿男女老少的冤魂依次往來……又被一張張撕裂,佈滿皺紋的臉,漆黑疑懼的眼,花季少女的美,嬰兒燦爛的笑……

和著輕微的嚶嚶啜泣,伴唱如泣如訴,哀婉動人。哀悼沉痛之情瀰漫,觸動觀眾心靈深處,不由的悲從中來,潸然淚下。

飽經憂患的三女子,或秀逸,或平淡,或壯實,蘊藏著強勁的生命力。民間音樂,美妙的歌聲,讓從虐殺中走過的靈魂得到抒解和昇華。

好的藝術形式感人肺腑,找到恰當的表達方式,才能引起共鳴。(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