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

沉静:独特的倾诉和吟唱

——赏析舞台剧《三年,八个月,二十天》

【大纪元6月25日讯】6月14日晚,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剧场座无虚席,反映柬埔寨红色高棉期间大屠杀的舞台剧《三年,八个月,二十天》(3 Years, 8 months, 20 days),扣人心弦。



舞台剧《三年,八个月,二十天》(作者提供)

1975年至1979年间,柬共执政,中共向红色高棉提供高达10亿美元的援助,波尔布特深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为一举建成共产主义,把城里的人统统赶到农村改造,铲除异己,斩尽杀绝,血腥残暴,造成近两百万人死亡。

这样残酷的历史,能在短短的一小时中打动安逸环境下的观众,不烦不闷,感动落泪,热烈鼓掌,意犹未尽的还留下来与导演座谈,实属不易。

虽然演员的说唱全用柬埔寨语,观众仅凭英文字幕知道大意,但真挚朴实的演出,75岁高龄的荷兰女导演Annemarie Prins ,丰富的经验,使该剧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共通的人性使观众了解三十多年前在共产极权下民众的苦难,独特的诠释表达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舞台三面挂着草席竹帘当帷幕,台后方有一水池,池边是一株热带植物。三个女子坐着捏泥人,台前沿,密密麻麻摆满了许多小雕塑,长途跋涉的妻儿老小,漫漫无尽的劳役苦力,形销骨立,饿殍遍野,挣扎的,惨死的,哭嚎的……左后角池旁,坐着弹木琴的青年和穿浅蓝民族服装的少女,古韵盎然的木琴声,伴着姑娘的低吟浅唱。乡土的亲切和幽暗静谧的场景,营造出更适合回忆、倾诉、谈心的氛围。

三个女子喃喃自语,偶尔喊叫宣泄,诉说着不堪回首的往事,她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兄弟姐妹,不是饿死病死,就是惨遭杀戮。本该快乐的童年却烙上了终身难愈的创伤。

与朴素真诚的独白相辅助的是,放大的灰白色面部背景投影,具有苍桑的历史感。恍惚若干年后,白发的老妪颤抖地念叨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失神的木然和凄凉,犹如饱经风雨侵蚀的雕像。

每个女子讲述一段后,穿插的木琴声和女孩的吟唱,缓解了压抑沉重的气氛,歌声似关怀抚慰,又似怜悯痛惜,聆听有种悠长的感动。



导演和演员在一起(摄影:乔治)

艺术团董事长Fred Fruberg说,柬埔寨人很内向,不大爱说话。但给他们机会,诉说那段噩梦般恐怖岁月中的个人遭遇,就会滔滔不绝,说起来没完。这个剧是想给不受关注的普通民众一个倾吐表达的平台,对幸存者而言,也许“说出来”是最好的精神疗法。

当三个女子坐到池边,祭奠亡灵,把亲人的相片放置水面,背景屏幕上漂浮着一张张死者的遗照,仿佛男女老少的冤魂依次往来……又被一张张撕裂,布满皱纹的脸,漆黑疑惧的眼,花季少女的美,婴儿灿烂的笑……

和着轻微的嘤嘤啜泣,伴唱如泣如诉,哀婉动人。哀悼沉痛之情弥漫,触动观众心灵深处,不由的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饱经忧患的三女子,或秀逸,或平淡,或壮实,蕴藏着强劲的生命力。民间音乐,美妙的歌声,让从虐杀中走过的灵魂得到抒解和升华。

好的艺术形式感人肺腑,找到恰当的表达方式,才能引起共鸣。(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