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十週年談香港的新聞自由

【大紀元7月1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心語採訪報導)香港回歸十週年前夕,本台訪談了新聞工作者,學者及立法會議員,他們述說了對新聞自由的看法。

近日北京官員不斷強調香港回歸十年取得重要成就,胡錦濤也說有信心香港會越來越好;然而,不少新聞工作者卻憂慮香港的新聞自由不斷地被侵蝕,空間越來越窄。曾在香港電台擔任採訪主任的前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麥燕庭,近日在美國獲視覺藝術家協會頒發「言論自由捍衛者獎」。麥燕庭向本台表示—

麥燕庭:「其實香港記者協會在今年初做了一個意見調查顯示,大約60%的新聞工作者認為香港新聞界的自我審查比回歸前更嚴重。而自我審查最主要表現的地方就在於中國的負面消息,或是他們估計會使中方認為敏感的消息,當中還有30%的新聞工作者承認曾經自我審查,另外40%的新聞工作者知道,他的同事包括他的上司曾經進行過自我審查。這兩個數字是一個很高的比例,尤其自我審查大家不會覺得這是一個好的事情,可能在回答的時候就已經低調處理,甚至是淡化情況,所以可能實際上情況還會更嚴重。」

記者:「新聞工作者自己自我審查最主要是因為老闆變成中方人士或者是親中方人士這樣的一個因素嗎?」

麥燕庭:「對,這是一個主要的因素,因為你看看現在香港傳媒的老闆,香港有十八家報紙,八個電子傳媒,但就報紙而言,超過一半,傳媒老闆就已經是政協委員、政協常委以至人大代表,已經進入中方的體制裡面,自然就會對他們比較友好;而電子傳媒的比例就更加高了,好像無線、亞視、有線、Now等等,他們的老闆都是已經在中國建制裡的了。」

麥燕庭認為,回歸之後,自我審查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曾擔任廣播處處長的張敏儀對此也表贊同,她說—

張敏儀:「自我審查的情況太嚴重了。」

具多年新聞工作者經驗的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劉慧卿表示,隨著新聞工作者的自我審查越來越嚴重,泛民主派的意見及聲音也越來越不獲重視—

劉慧卿:「最近很多人來做有關十週年的採訪。外國的傳媒也來了很多,找我做了超過三十個訪問,他們來自亞洲、美洲、歐洲都有。有一個日本的記者問我本地傳媒有沒有訪問我,我說一個都沒有,他嚇了一跳。我告訴其它來自歐州、美洲的記者,他們都嚇了一跳,因為他們飛了十幾個小時來訪問我。但在香港沒有一個報紙,沒有一個電視台覺得我的意見是值得他們訪問的。我相信他們就是要將我們全部邊緣化了,市民聽不見看不見我們,最好就是永遠都不知道我們是誰了。」

另一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余若薇也對本台說—

余若薇:「經常你講話他們也不報導,也不找你做回應,然後你做什麼事他們出的版面也很少,所以這樣也讓民主傳播的消息變得比較困難。」

記者:「您自己在出席一些節目或上電台時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余若薇:「所以我也被炒了。我本來也做一個電視節目,後來我組黨以後,這個電台就終止我的合約了。」

余若薇並舉例說,香港回歸以來,政府官員及左派人士總是對香港電台指指點點,認為這個由政府資助的電台,應該要為政府說話。但她覺得政府的錢也是來自人民的納稅錢,因此香港電台成為人民的喉舌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余若薇還表示,回歸之後北京領導人暗示香港媒體不可以宣揚台獨,不可以講西藏、新疆的獨立問題,這是干預香港的新聞自由。

除了香港電台之外,2004年香港商業電台原本有兩位名嘴,鄭經翰及黃毓民主持的現場節目也都被撤換,兩位主持人被商台終止合約,當時被形容為「名嘴封咪事件」。

由於香港只有三個電台,香港電台、香港商業電台及新城電台,部份泛民主派人士於是向政府提出申請成立民間電台的牌照,但申請遲遲沒有獲得批准,曾健成等人便購買儀器設備,自行開始廣播,但後來遭到政府取締。

不少新聞工作者憂慮香港新聞自由空間一再收窄。不過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學系副教授馮應謙認為,新聞工作者懂得憂慮顯示香港新聞自由獲得重視—

馮應謙:「有這個憂慮就是因為他們覺得香港的新聞要維持一個比較公平和開放,維持正義這一類比較西方的價值觀。所以一旦香港的新聞工作者沒有這種新聞自由的憂慮,可能香港的新聞工作者已經慢慢變成大陸新聞工作者的一部份了,其實這才是一個問題。如果香港新聞工作者憂慮新聞自由其實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港大限遊後首週日 大陸旅客:感受校園氣氛
港五一煙火表演捱批 楊潤雄:與煙花有區別
港隊男子花劍世界盃香港站奪金
港資科辦:部門敏感及個人資料不可存於公有雲端平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