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湖南國有企業轉讓凸現國有資產流失隱患

【大紀元7月24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聞劍採訪報導)國有企業湖南金信化工有限公司被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5.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購買。金信化工如何從半年前企業管理層宣稱的淨資產接近為零的情況下賣到現在的5.3億元人民幣?

湖南金信化工有限公司成立於1969年,位於湖南冷水江婁底市、擁有5000職工和1萬多職工家屬,屬於國家大二型企業。記者電話婁底市國企改革產權交易中心金信化工產權交易聯繫人陳先生,陳先生與記者進行了以下對話—

陳先生:「已經以5.3億被湖北宜化成功購買了。」

記者:「買後能按轉讓協議進行嗎?」

陳先生:「已經全部付款了。」

記者:「職工對此是什麼反應?」

陳先生:「非常贊同也非常穩定。」

記者:「能像婁底市產權交易中心所規定的條件進行嗎?」

陳先生:「已經開始實施了。職工非常滿意,政府也滿意,出讓方和受讓方也還可以。前天已經到湖北簽訂了正式的成交協議。」

記者:「職工的反應怎麼樣?」

陳先生:「職工隊伍很穩定。因為湖北宜化都是按照協議去履行,職工的安置等都是按協議進行的。」

購買金信化工的是中國520家重點企業之一湖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宜化化工有10多家下屬企業,其中兩家為中國國內上市企業,四家中外合資企業。

近年來,由於經營不善等原因,瀕於破產的金信化工被迫進行改制。這個曾經擁有9億多人民幣總資產的國有企業在截至去年三年的時間裡,5.7億人民幣的資產化為烏有,職工被拖欠薪金。

中國北京《小康》雜誌的最新報導說,現在企業雖然以5.3億元人民幣賣了個不錯的價錢,但金信化工的廣大職工卻擔心企業被賣之前流失的5.7億人民幣資產責任問題是否能被追究。對此,上海信誠律師事務所主任劉軍廠律師表示—

劉軍廠:「構成民事就按民事走,構成刑事就按刑事程序走。追究沒有問題,不管現在賣給誰,以前的事情追究是可以的。」

針對資產流失問題,原金信化工董事長、總經理和黨委書記三人正在接受冷水江市審計局的經濟審計。那廣大職工在企業被購買前的欠薪等相關問題是否也能得到妥善解決?劉律師對此表示—

劉軍廠:「如果欠職工的報酬、待遇,包括沒有履行的社會保障費,等拍賣了以後,國有資產轉換成現金了,這一部分就應該給職工解決。原來單位欠職工的就必須要給。」

金信化工改制轉讓由原來的暗箱操作改為公開掛牌轉讓,國有資產最終才沒有被賤賣。那目前中國的國有企業資產轉讓是否規範?劉律師對此表示—

劉軍廠:「現在比以前好多了,現在成了硬性規定。不管是改制還是破產,涉及到國有資產的股權轉讓或者是產權轉讓的時候必須要進交易中心,不進交易中心,將來過戶登記手續時是沒法變過去的。現在就是進交易中心就是走個形式,都是必須要進去的。中央企業規定的就更嚴格,中央企業進交易中心,全國只有三個地方,原來只是上海,現在加一個天津,北京產權交易中心。好像重慶也有。」

中國國有資產大約有11萬億元人民幣,由於種種黑箱作業和腐敗原因,每年數百億元人民幣的國有資產,要麼流入原國有企業管理者的口袋,要麼轉讓給所謂的民營企業。(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