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中國龐大商機 洋基簽下兩名中國球員

標籤:

【大紀元7月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兆平紐約特稿)中國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商機,顯然讓紐約洋基棒球隊搶在大聯盟各隊之前,拉攏它與中國棒球界的關係–二零零八年奧運贊助商的伊利公司,已藉由洋基隊與中國球員劉凱、張振旺的簽約,繼續站穩它在中國乳製品市場的龍頭寶座。但誠如洋基總經理凱許曼所言,這一切都只是為了「生意」。

中國職業棒球只有六支隊伍,在中國只有「五流」的選手才會去打棒球,中國的棒球水準與世界一流球隊差了好一大截,但世界首屈一指的洋基隊卻大張旗鼓於今年一月與中國棒協簽定合作備忘錄,六月十八日簽下兩位新人,六日更盛大舉行球員介紹會,吸引全球百餘名媒體記者出席,連原本吃香的日本媒體都有點不知如何是好。

洋基總裁樂懷恩說得好,洋基簽下中國球員,不會考慮政治因素;中國棒協主席雷軍也說,棒球運動是一種藝術、一種語言,例如台灣海峽兩岸的棒球就有合作發展的空間。顯然大家都不談政治。

確實,在商業掛帥下,「政治」無法在棒球運動裡占到便宜,尤其在一切向「錢」看的洋基國度裡:播新聞要錢、實況轉播要錢、球場廣告要錢、贊助和代理商品要錢、票價不便宜、球場內吃喝花費更大。

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洋基簽下中國兩位選手,成本不高,但第一家贊助洋基的中國企業–伊利,付出的費用可是不少,據說一年要價五、六千萬美元之譜,讓洋基進帳不少。

從洋基的角度觀察,如果洋基與中國棒球協會建立管道,帶動大陸棒運起飛,未來衍生的商機將可謂無窮。難怪洋基除允諾代訓大陸球員外,還贈送打擊設備、免費在中國江蘇無錫市推動青少年棒球夏令營,它的目標早已鎖定凱許曼所說的二十年以後。

伊利的廣告則已經開始在洋基球場亮相了,成功前進洋基,可以說是伊利獲得北京奧運贊助商之後的另一場勝利。不過,以美國的衛生標準及消費者習慣,是不太可能接受來自中國的乳製品,伊利的做法無疑將會與它主要的對手、美國職業籃球的中國贊助商蒙牛企業,一較長短,它以「外銷轉內銷」的手法打享知名度,繼續坐穩在中國市場的龍頭寶座。
  
另一方面,在中國各單項運動競技中一向地位不高、屈居下風的中國棒協,原本「爹爹不疼、姥姥不愛」,但這次透過手中兩名球員遠征洋基,頓時水漲船高,地位飛漲,若能因此帶動大陸的棒運,也是穩賺不賠。

洋基新球場預定二零零九年啟用,面對全球化競爭的腳步,洋基推動職棒全球化不遺餘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鼓動在地國球迷的熱情,網羅知名球員便成為最佳的途徑。

美國職棒大聯盟早已出現濃郁的「亞洲味」,今年球季開始前,洋基再從日本阪神隊挖來王牌投手井川慶,波士頓紅襪隊更以天價把投手「平成怪物」松(土反)大輔搶來,更是職棒界的大新聞。

加上鈴木一朗、城島健司、大塚寧、松井稼頭央、松井秀喜、郭泓志、曹錦輝、朴贊浩、柳在國、徐在應等台灣、日本、南韓的選手,早已遍布大聯盟各隊中;「台灣之光」王建民近來的表現更是可圈可點,知名度爆增。
  
這次補進了劉凱、張振旺這兩位中國「一流」的選手後,大聯盟開始有「中國味」了。而有了球員,就會有球迷,也連帶的就會有球迷瘋狂購買相關產品、就會看電視...商機處處顯現,已指日可待。

這就解釋了為何,洋基會如此大規模對外介紹兩位前途仍未知的中國球員。從洋基總經理凱許曼的名片上早已印有簡體中文及英文,顯然他深知洋基的商機在那裡。

他開門見山地說,洋基是做生意的企業。

相關新聞
尋找棒球界姚明  紐約洋基主管將訪問中國
紐約洋基隊決心讓中國人迷上棒球
職棒雜誌滿三百期  球迷票選最佳封面
姜建銘在日表現優異  先發投五局無失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