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序書摘

樸門生活

克里斯多夫朋友家有個庭院,不大,約二十來坪,兩年前提供出來讓克里斯多夫打造樸門示範花園:「野」心花園(Wildheart Garden)。克里斯多夫利用樹下一角,安放幾張椅子,就地舉辦樸門課程,推展他的理念。一天,他邀請大家去野心花園幫忙。

「野」心花園

我還記得第一眼印象就是「雜亂」,果然很野!它絕對不像一般花園:草坪、花圃、果樹各就其位的,一切都規劃整理得乾乾淨淨。而它主要的設計原則就是要省水、省力、有機、多栽植原生植物。

克里斯多夫向大家解釋,兩年前這裡幾乎是一片荒園。剛開始他們先在地上鋪一層瓦楞紙,以防止野草快速長出來,因此不需常常除草,甚至用不到除草劑。約一年後,瓦楞紙會分解成土壤,這時可以再鋪一次。第二層,則是鋪上厚厚的有機土,約十五公分厚。最上層是「地覆物」(mulch):碎木屑或稻草,可保護土壤,防曬保溼,也可達到省水目的。最後,再將藥草、蔬菜和果樹混種一起。「讓它們形成一個互相幫忙的群相(guilt)。」克里斯多夫開心地說著。而園子裡原有的兩棵大樹也被保留下來,利用陰涼的樹蔭下架起長桌,規劃成育苗區。

這種「覆蓋法」就是模仿森林底層土壤形成的過程,一旦完成,幾乎不太需要人工維護。兩年下來,這裡已長得像座森林。

花園中心有棵長得幾乎要壓垮棚架的蔓藤瓜果,克里斯多夫請大家幫忙把它移到籬笆邊,讓它形成綠籬(後來才知道它就是龍鬚菜,美國人不知道它的捲鬚炒起來可是絕品),接著清除長得太茂盛的幾棵康復利,聽說這種植物的葉子是很好的綠肥。最後再鋪上由馬場載來的馬糞就大功告成了。至於工資呢,我的是一顆龍鬚菜結的佛手瓜,還有一大把艾草。

樸門強調省時、省力的農藝,對中老年才想當農夫的我,實在有莫大的鼓勵!

我想到克里斯多夫的工作之一是「幫人設計樸門花園」,我眼睛大亮,滿腦子想的是:要不要用樸門農藝來設計雪琴家的庭院?對她來說,省水和省力是很重要的,但她會喜歡這種「雜亂」和「野放」的感覺嗎?既然克里斯多夫也幫人設計樸門花園,何不好好利用他,自己也可名正言順地實習?!我這麼打著如意算盤,決定說服雪琴去!

朋友借地,實驗樸門

凱洛琳(Carolyn)是我第一學期樸門農藝課的同學,約六十歲,滿頭灰髮,總是編個長辮子。有次無意中聊天,竟發現「李遠哲」是她的鄰居。

和凱洛琳從點頭之交到更進一步接觸,源於有天史考特問我:「凱洛琳打電話問我這週末可不可以去幫她整理花圃?我很想去,你要不要去?」有得玩當然好,我點頭如搗蒜,樂得答應。

凱洛琳住在往北開車約一個半鐘頭車程遠的小鎮,我們快九點時抵達,她已蹲在園裡忙了。

其實那是朋友的地,凱洛琳幫她規劃蓋了一棟自然屋,並開闢一小塊園圃實驗她學來的樸門農藝理念。在她的觀念裡,自己沒錢買地,剛好朋友有地,何樂而不為?聽說我也想回台灣實驗樸門農藝,她更興致沖沖地說:「我可以當義工幫你!」她說她需要很多地來做各種實驗。嗯,凱洛琳的想法給了我一些啟示:要當農夫,不一定要擁有自己的土地!

農忙結束後,我們聊起天來,才知道凱洛琳原來是位作家,曾經出過幾本書。她一聽說我以前是編輯,馬上拿出一本書給我,笑著說:「作家就是希望更多人看自己的書。」

除了作家這個身份,凱洛琳也曾經是聲音和舞蹈治療師,書上寫的便是參與並協助朋友面臨死亡的過程。她曾隨先生住過印度、中國等國家,感覺是個很有靈性的人。朋友的花園經過凱洛琳的設計,活像個八卦陣似的,雖然實際面積不算大,走起來卻九彎十八拐的,繞了好久。

由於是開春以來第一次整理花園,凱洛琳擔心地說:「這裡冬天實在太冷,土壤又不好。不知道去年種的植物有沒有熬過來?」她運用樸門農藝原理,種了一些耐旱耐寒的原生植物,繞一圈下來,看到好幾株通過寒冬考驗,她興奮極了!

聽她說這個花園從整地到現在,已花了兩年時間,我這才了解,樸門農藝很重視一開始的基礎工程,所以是急不來的,不過生態一旦建立起來,接下來就輕鬆了。

摘自《走進園藝治療的世界》 心靈工坊 提供 ◇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