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定要沾鍋》導論

成為人際高手

文/約翰‧麥斯威爾
font print 人氣: 8
【字號】    
   標籤: tags:

如何才能贏得人心?你需要天生外向,或是擁有優異的直覺,才能在人際關係上成功嗎?在打理人際關係的技巧上,是否有人就是天賦異稟,有人就是資質平庸,而我們就只能接受上帝給予我們的能力?如果某人在建立人際關係上已經做得不錯了,他是否還能做得更好?

當我們面對一個真正的「人際高手」,我們大多數人都可以立刻察覺出來。這些擁有傑出人際手腕的箇中好手,可以輕易地與我們產生連結,讓我們覺得自己很棒,並且提升我們至更高境界。我們與他們之間的互動創造出正面美好的經驗,讓我們想要與他們共度時光。

其實,在人際關係方面,你不用翻閱報紙也不必研讀歷史,就可以發現極端的例子。每天,在你的生活中你都必須與這些人相處:在街上,在教堂裡,(或者是在家裡),尤其是在工作場所。

有些人知道祕訣

對於良好的人際技能,你是如何評價的呢?問問那些大公司裡成功的執行長,想要在領導位置上獲得成功,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他們會告訴你,就是與人共事的能力。

訪問企業家導致成功或失敗的分野是什麼,他們會告訴你,就是與人相處的技能。和那些頂尖的銷售專家談談,他們會告訴你,人際知識要比產品知識重要多了。和老師、生意人、店長、小生意老闆、牧師或家長們坐下來聊聊,他們會告訴你,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差異就在通曉人情世故。人際技能是無價之寶。你想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無所謂,如果你可以贏得人心,你就可以獲得勝利!

許多人落入一種陷阱裡,他們把人際關係視為理所當然。這並不是好事,因為,建立和維繫健康的人際關係這種能力,攸關我們生活中每個層面的福祉。我們的人際技能決定我們未來是否能夠成功。在羅伯特‧伍德魯夫(Robert W. Woodruff)的領導之下,可口可樂由區域性的小規模飲料製造商,成功地轉型為全球性的大企業和金融發電廠,他瞭解人的因素影響成就甚鉅。

人際關係中,我們最致命的錯誤就是把人們視為理所當然。我們既不積極也不持之以恆地努力去做些事情,或說些話來讓別人喜歡我們、信任我們。因此,我們無法在別人心裡營造想要與我們共事的願望,也就無法達成我們的渴望與目標。

不論是個體或組織,我們總是一再地看見他們只發揮了一小部分成功的潛能,或甚至完全失敗,純粹只因為他們忽視了商場上和生活中「人的因素」。這些個體組織把人們和其行為都視為理所當然。然而,就是這些人們以及他們的反應,造就或是毀滅了這些個體和組織。 

一切都是從人開始

所有生命中的成功都起源於與對的人開啟關係,然後運用良好的人際技巧來強化這些關係。同樣地,生命中的失敗也可以回溯到人的因素。有時候,這種影響顯而易見。被有虐待傾向的配偶、品行不端的合夥人,或是病態依賴的家人糾纏不清,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其他時候,麻煩則比較輕微。比如說,疏遠一位你每天都得接觸的同事,無法和一位重要客戶建立正面的關係,或是錯失去鼓舞一位沒有安全感的孩子的良機。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們的成功或失敗通常都可以歸因於他們生命中的人際關係。

職場或專業方面的人際關係固然重要,個人方面的人際關係更是舉足輕重。我的心靈生活可以回溯到我與父親,梅爾文‧麥斯威爾(Melvin Maxwell)的關係。而每天我都覺得滿足又充實的原因,則應歸功於我和我太太,瑪格麗特(Margaret)的關係,她幫助我享受我們的成功。

另外,我生命的延續更必須歸功於我和其他人的關係。倘若沒有遇見心臟科醫師約翰‧布萊特‧凱吉(John Bright Cage),我現在就不可能寫這本書了。我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的那次心臟病發作,很可能因此要了我的命。

不只是附屬品而已

你是否曾經察覺自己正和某些很難相處的人打交道,並想著:她很有才華,但是她一定難以共事;或是他很優秀,但是他似乎和每一個人都處不來。這些人永遠無法發揮全部潛力,他們所能成就的僅是他們能力的一小部分,他們並不知道如何與人們一起贏。他們並不瞭解,在生活中,良好的人際關係並不只是蛋糕上那層附帶的糖霜而已。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是蛋糕本身,是我們活出成功與充實生命必備的堅實要素。

那麼,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技能的人該怎麼辦呢?我必須承認,建立人際關係對我而言似乎很自然,我天生就善於與人相處。但是,我也非常努力地去增強我的技能。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我已學會很多有關別人和自己的事,並且把這些概念轉換成二十五項人際原則,每一個人都可以加以學習。就連最內向的人都可以來演練,變成比較易於與人相處的人。而已經領會個中訣竅的人,則可以成為大師級的關係建立者。

當你閱讀以及學習這些人際原則,你會發現有些是普通常識,有些卻可能會嚇你一跳。或許你會質疑,有些原則是否過於樂觀。不過,我可以根據經驗告訴你,這些原則真的有效。只靠一項人際原則,並不能讓你成為人際大師,但是,實踐所有這些原則卻能改善你的人生。(而且你可以確定自己將永遠不會被提名進入人際關係的「羞恥名人堂」!)

在人生中,你所運用的技能以及你所選擇的人將會造就你或是毀掉你。在本書裡,我根據五項重要的問題來分類人際原則,如果我們想要創造共贏人生,我們必須問自己這五個問題:

  準備就緒:在人際關係方面,我們是否已做好準備?

  連結:我們是否願意把焦點放在他人身上?

  信任:我們可以建立彼此的信任嗎?

  投資:我們樂意投資他人嗎?

  互惠:我們可以創造雙贏的人際關係嗎?

學習和實踐這些人際原則,你將能夠以正面的角度回答以上每個問題。這樣一來,你將擁有成功的人際關係;你也能夠建立健康、高效、以及完滿的人際關係。而且,你有機會成為那種讓別人也成功的人。還有什麼事會比這樣更美好?◇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自我的主張,是很重要的自主與人格成熟的發展里程碑,青少年為了堅持己見,父母難免會經驗到子女的叛逆行為。但叛逆過度與不當膨脹,以至於目無尊長,極力挑釁權威與倫理規範的對立反抗行為異常者,帶給父母、家庭與學校的困擾與煎熬,非身陷其中者是無法體會的。
  • 遲早,你會面對講道理也沒用的時候。有時,他就是要為所欲為,不管你說什麼。這現象在青春期並不稀奇,但那若變成一種生活方式,可就不一樣了。
  • 多數人不相信自己受傷,更不相信最大的傷害來自生身父母,當然更無法接受偉大又受苦受難的母親竟是最原始的加害者。然而,更多的人願意相信因著自己的努力和聰明智慧,不但可以明瞭、克服,並且原諒一切的傷痛和傷害他的人,他們相信自己已經與天地和好,而且願意憑藉哲學、神學或宗教的思想、律法以及儀軌,去教導並帶領仍在苦難中的眾生離苦得樂,求得平安。

  • 英雄勇於冒險,與恐龍敵對,並尋得真實自我這顆珍寶。雖然探尋的旅程總是孤寂的,但到達目的地時,則會得到與自己、有情眾生以及地球合而為一的回饋。每次在生命中面對死亡的時刻,就是與恐龍敵對,而每次我們選擇走出絕境,並朝向深處探問「我是誰?」的時刻,我們便擊潰了恐龍。
  • 二十多歲的義傑,雙腳已跑過幾百萬里,雙腳已遍及世界四十餘國(1998~2007)。於2007年正式「跑上」人生第一次巔峰,完成橫越世界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7,500公里成功,創下新世紀人類冒險行為的歷史紀錄,更將台灣民族的堅忍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

  • 一位敏銳、年輕的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他大部分人生都「活在腦袋裡」,活在文學和哲學裡。有一天,他信步走在羅浮宮,發現自己被西元前五世紀的阿波羅雕像深深吸引,只不過這座雕像僅剩下軀體,頭顱早在幾世紀前就已遺失。里爾克了解到這位天神完整且直接地以身軀表達祂的存在和能量──祂的「光明」。根本就不需要頭顱。
  • 葡萄酒有如具有生命一般,在裝瓶之後還會繼續成長、改變。而且更有趣的是,每一款酒熟成的速度和成熟後所表現的風味都不一樣,讓葡萄酒因為加入了時間的深度,變得更豐富多變。
  • 十多年來,我一直都沒有忘記葡萄酒是用喝的道理,但是閱讀葡萄酒的知識卻和透過感官品嘗葡萄酒一樣,共同成為引領我進入葡萄酒世界的兩道門。跟大部分的人一樣,投身進入葡萄酒的國度,直接來一場充滿未知的味覺冒險,是我與葡萄酒初遇的第一步。
  • 我一向就認為男人沒什麼用,只能躲在社會框架所支撐的虛假威勢下維繫自己的尊嚴。身為卑南族人,從小我便清楚地看到來自女人、母親寬厚、堅強而又穩定的力量。卑南語「pu-rumah」,是名詞「rumah」(家)加前綴「pu」,有「使其回家」或「使其有家」的意思,一般被譯成漢語的「嫁」或「結婚」。
  • 猛獁象狩獵計畫預定在秋初,也就是這毛茸茸的巨獸往南遷徙之時。這計畫連從最樂觀的角度來看都有風險,但全部落的人知道後都非常興奮。這趟遠征將前往半島的北端,接近半島與大陸連接處,到時候凡是身強力壯的人都會是遠征隊一員。他們得走很遠的路,狩獵、肢解、將肉加工處理、熬出油脂,才回山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