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times
culture
news
life
arts
新聞
副刊
評論
體育
娛樂
電子時報
突破封鎖
關於我們
投稿
正體
简体
文化百科
文明探索
人生感悟
文學世界
史海鉤沉
人物春秋
教育園地
預言與傳奇
詩詞歌曲
詩經
樂府
古體詩
唐詩
宋詞
元曲
其他詩詞
古體詩詞創作
現代詩詞創作
歌詞歌謠
散文隨筆
古典散文
現代散文
名家散文
閒話文史
電影隨筆
開卷有得
書序書摘
書評書話
劇本劇作
名言錦句
小說大觀
古典長篇小說
古典短篇小說
現代長篇小說
現代中篇小說
現代短篇小說
社會/紀實文學
報告文學
文學常識
認識文學
詩詞常識
文法修辭
應用文類
外國文學
外國詩歌
外國散文
外國古典長篇
外國現代長篇
外國短篇小說
大紀元首頁
副刊
文化網
文學世界
詩詞歌曲
古體詩
詩經
樂府
古體詩
唐詩
宋詞
元曲
其他詩詞
古體詩詞創作
現代詩詞創作
歌詞歌謠
詩詞欣賞
千瑞詩集
悅讀唐詩
小說:有一個藏族女孩叫阿塔
心靈剪影
天韻舞春風
變調主旋律
藏頭詩集錦
小珂詩集
古體詩
立春與剪綵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有的年份在除夕之前,有的年份在除夕之後。在中國古代,立春也是很重要的節日之一。古老的傳說,立春這一天,天上的青帝開始在天地間播布春陽;而在這一天,人間的帝王也會依天象而行,舉行各種慶典活動。
立春
剪綵
二十四節氣
朝暉香道
2021年2月3日 3:10 PM
《西遊記》中的詩詞讓你看懂人生(1)忠良善果深
鴻篇巨著《西遊記》一開篇,就帶著雄渾的氣度。小說作者吳承恩講起天上、人間與地下,洋洋灑灑,猶如親眼目睹,親身經歷一般,信手拈來。這部著作講述了生動的修煉故事,不同章回之間還穿插著許多精采的詩詞。
西遊記
詩詞
孫悟空
杜若
2019年7月3日 5:43 PM
唯美情歌 古人這樣說「我想你」
在古人的世界,能將想念說到唯美極致,說到肝腸寸斷,說到情深意濃。才子佳人以日月星辰,以永恆天地,以山海般的份量,托起心中的那個「他(她)」。古風古韻,將想念襯托得格外清雅別致。或喜悅,或悲憤,或哀婉,或忠貞……綿綿情意,從古流淌至今。
情歌
想念
詩詞
杜若
2019年5月15日 6:21 PM
【文史新韻】品讀林黛玉《五美吟》(下)
【大紀元2018年12月20日訊】觀眾朋友好,歡迎和我們一起走近「文史新韻」節目,我是扶搖。 上回我們聊到黛玉的《五美吟》。在這組詩作中,黛玉借古人言志,從浩瀚的歷史中,她甄選出了和自身遭遇、心聲契合的五位美人。 西施和...
四大美人
文史新韻
林黛玉
紅樓夢
2019年1月18日 4:01 AM
散文:蕾破黃金分外香
南方的冬天,霜降時,空氣裡充滿了一種特別的草木氣息。是寒霜落在樹木、草葉上,氳濕了,又在朝陽照射、日頭回暖裡漸溶,霜氣在冬日的天光裡靜靜散發開來,輕柔、清冷,充滿了深冬裡的水寒氣,還有熟透了、衰敗了的草木氣,田野裡燒荒的煙氣,遍布,無處不在。所謂「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便是這樣一種亙古的況味。
散文
蠟梅
2019年1月14日 10:30 PM
【文史新韻】品讀林黛玉《五美吟》(上)
接下來,要和大家聊的一個系列叫做「紅樓才女」,扶搖要和您一起回味一下,兩百多年前的女子,都有怎樣的秀氣風華。不用說也知道,談起《紅樓夢》,首先要說的就是林黛玉。而今天,咱們暫且不聊她的嬌弱,而講她的詩心和靈秀。
《紅樓夢》
文史新韻
林黛玉
紅樓夢
2019年1月7日 7:23 AM
談古代詠史詩
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底蘊,孕育出古代詩歌輝煌的成就。詠史詩是中國古代詩歌中重要的一類,大多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或喟嘆朝代興亡的變化,或感慨歲月倏忽變幻,或頌揚聖人君子,或箴諷時政,同情百姓疾苦,抨擊社會惡勢力。
文化漫談
2018年12月20日 5:35 AM
話古代遊仙詩
仙詩是以仙境、仙人或人仙同遊為寫作內容,寄寓詩人志趣的詩歌作品,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占有重要位置。常用象徵、比興、用典的手法,糅合神話故事、歷史人物、自然景象描繪出神奇瑰偉、引人入勝的境界,尤其在意境的創造上主要受「道」的影響,內涵非常豐富,表現主題大體上有:對神仙境界的嚮往、追求永恆、求仙訪道等諸多方面。
文化漫談
2018年12月10日 11:37 AM
給孩子的古詩詞(3)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最後接出這句話,而這一個長句不是李後主自由選擇的,是這個詞的調子,這個音樂,到了這裡就該是這麼長的句子。長句的節奏跟感情配合得非常好,由花到人,這麼短暫、美好的生命就消逝了。
古詩詞
給孩子的古詩詞
網路與書出版
葉嘉瑩
2017年12月16日 4:56 PM
給孩子的古詩詞(2)
母親彷彿三春的太陽,照亮孩子,培養他成長,因此孩子對於母親,再孝順的回報,也顯得微不足道了。
古詩詞
給孩子的古詩詞
網路與書出版
葉嘉瑩
2017年12月14日 5:00 AM
給孩子的古詩詞(1)
讀中國的舊詩,就不能平板地讀,而是要按照舊詩的平仄讀,而且要學會吟誦,當吟誦得很多很熟的時候,出口就是合乎平仄的句子,很容易就學會了作詩。
古詩詞
給孩子的古詩詞
網路與書出版
葉嘉瑩
2017年12月12日 11:37 PM
華夏詩醇:願以潺湲水,沾君纓上塵。
滄浪之水有時濁,濟水雖清有涸時。 今君乘船順江去,倒映水中石嶙峋。 我已離京隔囂塵,不必此水洗衣巾。
華夏詩醇
2017年5月9日 12:14 PM
華夏詩醇:始信安期術,得盡養生年!
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 想像崑山姿,緬邈區中緣。 始信安期術,得盡養生年!
華夏詩醇
2017年4月29日 4:00 AM
華夏詩醇:阮籍〈詠懷詩〉賞析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詩書。 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 開軒臨四野,登高望所思。
華夏詩醇
2017年4月28日 1:23 AM
華夏詩醇: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
「甘瓜抱苦蒂,美棗生荊棘」,現在用以說明美好的東西得來不易,或比喻好東西並不能十全十美。
華夏詩醇
2017年4月14日 3:45 AM
華夏詩醇:「眷言采三秀,徘徊望九仙。」
夙齡愛遠壑,晚蒞見奇山。 標峰彩虹外,置嶺白雲間。 傾壁忽斜豎,絕頂復孤圓。
華夏詩醇
2017年2月6日 3:04 AM
華夏詩醇:子其寧爾心,親交義不薄
初秋涼氣發,庭樹微微落。 凝霜依玉除,清風飄飛閣。 朝雲不歸山,霖雨成川澤。 黍稷委疇隴,農夫安所獲。
華夏詩醇
2017年2月2日 5:01 AM
華夏詩醇:「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
華夏詩醇
2017年1月12日 5:07 AM
華夏詩醇:曹植〈白馬篇〉賞析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名沙漠垂。
曹植
華夏詩醇
賞析
2016年10月13日 12:33 PM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詩
愛新覺羅.玄燁注重學習唐代的貞觀之治,學習古代賢君——唐太宗;他任用「施烺」掃平了台灣的前明殘餘勢力;他親征葛爾丹,平定了葛爾丹勢力;他關心農業生產,使清代農業生產得到了發展,在他的治理下,清代出現了康熙盛世。
愛新覺羅
清聖祖
玄燁
2016年4月29日 2:00 AM
【文史】康熙皇帝詩作欣賞
在中華歷史上,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文治武功兼備、雄才大略、愛護百姓的聖明君主。康熙皇帝雖然是滿族人,但他通曉滿、蒙、漢多個民族的語言,他的書法、詩詞俱佳,文學素養極高。在這些詩詞中,康熙皇帝熟練地運用漢語的典故和修辭方法,吟詩作賦,出口成章,表露出康熙皇帝運用漢語的水平極高。
康熙皇帝
文史
2016年2月19日 1:41 AM
華夏詩魂:歡呼少年英雄除邪惡!
夏詩魂:歡呼少年英雄除邪惡!
劉禹錫
2014年9月25日 7:00 AM
華夏詩魂:鄭板橋要「咬定」甚麼?
在這首〈竹石〉詩裡,竹與石則形成了一個渾然的整體,無石竹不挺,無竹山不青。這兩句詩也說明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強。
鄭板橋
2014年9月22日 11:00 AM
華夏詩魂:天地正厥位,願君改其圖!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字為羅敷。 首戴金翠飾,耳綴明月珠。白素為下裾,丹霞為上襦。
2014年9月18日 12:12 AM
歸航:人參
神草位居首, 濟世留威名。
人參
2013年11月6日 5:54 AM
揭雲直欲上天門 首為蒼生訟風伯
紀元1127年(南宋高宗建炎元年)秋的一天,南宋京城一片悲悽淒慘,人民嚶嚶飲泣,「識與不識,皆流涕」,哀悼剛剛被昏君奸臣斬首的抗金志士、愛國太學生陳東。
鄭重
2013年7月28日 7:01 AM
古詩選讀:鮑照 擬行路難 十八首之一
詩人告訴我們,前四種解憂之物,不是最好的消愁工具,裁悲減愁之法,不如還是聽我唱首面對人生憂苦真相的〈行路難〉吧!
古詩選讀
2012年9月17日 7:08 AM
古詩選讀:謝靈運 齋中讀書
謝靈運是因被權臣排擠出京,而降職到此地。然而詩中無一語不平,反倒是化困境為精神上的提昇與自省,藉著仕途上的不如意,放下世事,靜心享受了山林隱逸之樂。
古詩選讀
2012年9月10日 7:14 AM
古詩選讀:陶淵明 飲酒 其五
蕭統〈陶淵明集序〉云:「有疑陶淵明之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也。」
古詩選讀
2012年9月3日 7:14 AM
古詩選讀:陶淵明 歸園田居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古詩選讀
2012年8月27日 6:09 AM
1
2
共有約 58 條記錄
準確預測梁朝興亡 山中宰相陶弘景人間留神跡
遭冤魂索命 害他人命者終害己
名家碑帖:唐楷千秋至寶 孔子廟堂碑
清明節:生死敘舊 東坡點亮十方無盡燈
戲劇性的人生轉折
你這樣夠嗎
【稷下風雲】荀子三遊稷下 曾教出韓非李斯
【稷下風雲】陰陽家鄒衍盡言天事 聲震諸侯
名家碑帖:楷書第一人和正書第一碑
我們使用cookies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用户體驗。這包括個性化的內容和廣告。若您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以及我们更新的隐私政策(Privace Policy)和使用條款。
更多信息
我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