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古相思調 南朝才女鮑令暉的絕唱

作者:蘭音
鮑令暉在僅存的詩歌裡,一次次講述著思婦的心事,一遍遍吟唱著淒美的相思曲。圖為南宋古畫《天寒翠袖圖》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50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明月皎皎,秋桐藹藹,她是獨坐青軒的淑女,也是悵望雙燕的思婦。沒有人知道她一生經歷了什麼,唯有在她留存的詩歌中,勾勒出一道清麗朦朧的身影。

她是南朝才氣逼人的女詩人鮑令暉,她的兄長更為非凡,正是元嘉三大家之一的鮑照。古時候的文壇,出現過幾對才華橫溢的兄妹,比如漢代修史治學的班固、班昭,晉代擅長詩賦的左思、左棻,能和他們齊名的,就是南朝以詩歌聞名的鮑照與鮑令暉了。

寒門才女 詩歌傳世

鮑令暉的生平不見於史料記載,僅能通過鮑照的事蹟了解鮑令暉的點滴身世。鮑照回憶幼年生活時,說自己「身地孤賤」「束菜負薪」,一家人出身寒微,要靠自己挑柴、綑菜維持生活。兄妹二人在貧苦的家庭中互相扶持、一同學習詩文,因而彼此感情深厚,更是詩中摯友。

出身貧寒,體弱多病的鮑令暉,卻在詩歌領域展現出過人的才華。圖為五代 周文矩繪《修竹美人圖》局部。(公有領域)

公元435年,鮑照離家遠行,經過大雷(安徽省望江縣)岸時,給鮑令暉寄回一封家書。他信中表達了對妹妹的思念,並叮囑她:「寒暑難適,汝專自慎,夙夜戒護,勿我為念。」鮑照奔波在外,反而關心妹妹的健康,似乎暗示了鮑令暉身體較為孱弱。

到了公元456年,鮑照因病向宋孝武帝上《請假啟》,提到鮑令暉去世一事:「臣實百罹,孤苦風雨。天倫同氣,實惟一妹。存歿永訣。」滄桑之慨、悲愴之情溢於言表。鮑令暉盛年早逝,讓本就經歷仕途坎坷的鮑照,遭受更為沉痛的打擊。

這位出身貧寒,體弱多病的女子,卻在詩歌領域展現出過人的詩歌才華。她曾有《香茗賦集》存世,之後散佚,仍然有留下七首詩歌,讓人們記住了這位妙筆生花的閨閣才女。從題材來看,她的詩歌皆是離情閨怨之作,然而每篇各具特色,展現出幽麗清逸的意境,以及深婉多情的詩風。

《詩品》載,鮑令暉的詩歌特點是:「斷(嶄)絕清巧,擬古尤勝。」也就是說她的擬古詩作峭拔奇特、清暢新巧,最為人稱道。鮑照曾對宋孝武帝說:「臣妹才自亞於左棻,臣才不及太沖爾。」這自然是文人自謙之語,但亦可看出,鮑令暉的文才在當時就名動京城,引起天子關注。而鮑照將鮑令暉與左棻並提,也表現出他對妹妹的認可和讚許。

青出於藍的擬古詩

漢末的文人五言詩《古詩十九首》,以自然真切的情感打動歷代讀者,成為傳唱不絕的名作。它們大概也是鮑令暉時常捧讀、吟誦的書卷,激發她創作的靈感與心靈的共鳴。在她為數不多的詩作中,就有兩首以《古詩十九首》名篇為底本的擬作。其中一首為《擬青青河畔草》:

褭褭臨窗竹,藹藹垂門桐。灼灼青軒女,泠泠高台中。

明志逸秋霜,玉顏豔春紅。人生誰不別,恨君早從戎。

鳴弦慙夜月,紺黛羞春風。

翠竹臨窗,裊裊搖曳,梧桐垂門,藹藹成蔭。鮑令暉用工整優美的筆調,刻畫出清雅幽謐的居住環境。圖為元 劉貫道繪《竹林仙子軸》局部。(公有領域)

翠竹臨窗,裊裊搖曳,梧桐垂門,藹藹成蔭。詩歌開篇,用工整優美的筆調,刻畫出清雅幽謐的居住環境。竹與梧桐,俱是詩中高潔、清冷的意象,不僅烘托出詩歌主人公清高自愛的品性,也暗示了她形單影隻的孤獨處境。

庭院中,一位深閨婦人款款出場。她步出華美的深閨,登上高大的樓台。起首四句連用疊詞,營造出一唱三嘆的韻律。其中「灼灼」,外寫婦人青春容顏,風華無限;內畫其情感深沉,熾烈真切;「泠泠」,既寫出步履輕盈之妙,又暗含神情淒清之愁,生動傳神地刻畫出思婦的綽約風姿。

接下來,詩人著意描寫婦人的品貌,其志貞節如秋霜,其顏豔麗似春花。她不是普通女子,不僅出身高貴,而且志行高尚、姿容秀美,是一位絕代佳人。這麼美好的女子,為何居住的庭院如此冷清,為何她的意態總是惆悵?「人生誰不別,恨君早從戎。」原來,她因夫君征戰在外,飽受離別之苦。

「鳴弦慙夜月,紺黛羞春風。」她撫弄琴弦,希望知音在旁,聆聽她的心聲;她描畫黛眉,希望夫君相伴,欣賞她的容貌。然而現實卻是她孑然一身,唯有夜月聞弦音,春風蹙蛾眉。此情此景,怎能不令她自怨自艾、悵恨傷感呢?

這首詩因襲古詩《青青河畔草》的內容,同樣描寫女子對征人的深切思念,卻有青出於藍的藝術效果:

在人物方面,主人公從倡家女變為品貌兼備的淑女,所思之人從行不歸的蕩子變為早從戎的征人;在情感表達方面,從「空床難獨守」的直抒胸臆,變為借彈琴、畫眉排遣內心怨苦的隱忍含蓄。另外,「逸、豔、慙、羞」等字的運用,精煉而鮮明地描繪出思婦的形象與其幽微的內心世界,展現詩人鍊字的功力,使得詩歌意境更為高古典雅,更具文人氣質。

寄書遠人的擬樂府

鮑照以樂府詩聞名於世,或許是受到兄長的影響,鮑令暉亦作多首擬樂府,題寫相思之意,注入深摯之情。

漢末文人徐幹的《室思詩》曰:「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描寫妻子對丈夫的思念。「自君之出矣」,成為《樂府詩集》中雜曲歌辭的一個古題。鮑令暉再次借用古題,講述了一個思婦寄書於遠行丈夫的故事。這首詩的題目亦作《題書後寄行人》,其辭為:

自君之出矣,臨軒不解顏。 砧杵夜不發,高門晝常關。

帳中流熠耀,庭前華紫蘭。 物枯識節異,鴻來知客寒。

遊用暮冬盡,除春待君還。

「砧杵夜不發,高門晝常關。」兩句詩無一字抒情,其失落愁苦、徬徨無依的複雜心緒卻躍然紙上。圖為北宋 趙佶繪《摹張萱搗練圖》局部。(公有領域)

它是一封書信,一次傾訴,更是一個溫婉女子,向遠方的夫君道出滿腔的依戀與相思。 她帶著淡淡的哀愁,回顧丈夫離家以來的感受:自從夫君出門遠行,我獨坐窗前,就再沒展開笑顏。起首二句,用樸素真誠的話語,勾勒出一往情深、愁腸百結的思婦形象。

她接著講述自己鬱鬱寡歡的獨居生活:夜裡不敢擣衣,怕勾起對丈夫的思念;白天緊閉大門,怕好事者登門騷擾。她深居簡出,卻日夜難安;貞靜自守,卻憂思難忘。兩句詩無一字抒情,其失落愁苦、徬徨無依的複雜心緒卻躍然紙上。

這位女子獨處深閨,帳中只有流螢獨自飛舞,庭前只有紫蘭孤芳自賞。詩歌的五六句,正是用嬌弱而冷清的意象,暗合女子正當韶華,卻與丈夫勞燕分飛的可憐身世。接下來兩句言及物候之變,草木凋零,方知季節變換;鴻雁北來,方知他鄉之客身處寒秋時節。

這四句以季節更替,暗示時間流逝,表現了女子等候夫君時日之久,自春而秋、望眼欲穿的情態。它們更傳遞出女子內心深處的嘆惋與憂慮,正如楚辭所言:「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她在美好的年華裡,不能夫妻廝守,只能在無望中日漸衰老。她的傷感,有了更深遠的內涵,即所有人都無法迴避的時不我待、人生無常的嘆惋之感。

而此刻一年將盡,女子的痴心和深情,始終等不到丈夫的歸來,她的希望恐怕又要落空。但女子沒有放棄,而是把新的希望寄託於來年:等到冬天過去,春回大地,夫君也會一同還家吧。結尾的期盼,再次強化了女子對丈夫深摯的眷戀,以及忠貞不悔的信念,讀來令人盪氣迴腸。

我心永恆的兩地曲

南朝詩壇,流行「擬」「代」之作,即從前人作品翻出新意,或藉他人口吻抒己感懷,鮑令暉正是其中的高手。她的《古意贈今人》,就是代閨中思婦發聲的抒懷之歌。其辭為:

寒鄉無異服,衣氈代文練。月月望君歸,年年不解綖。

荊揚春早和,幽冀猶霜霰。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見。

誰為道辛苦,寄情雙飛燕。形迫杼煎絲,顏落風催電。

容華一朝盡,惟余心不變。

「容華一朝盡,惟余心不變」,是這位妻子最質樸、最誠摯的誓言。圖為明張紀繪 《人面桃花圖》局部。(公有領域)

丈夫離家遠行,客居北方;妻子留在江南,獨守家園。夫妻倆長年南北相隔,兩地相思,妻子在家是怎樣的心情呢?這首詩恰似《題書後寄行人》的續篇,女子殷切地期望丈夫能在來年春天回家,然而又一年春天如期到來,她的丈夫依然沒有歸期。

這位妻子一開口,便是對丈夫滿心的擔憂和關切。她最先想到的是,北方寒冷,沒有精緻貴重的衣服,夫君從家中帶去的錦繡華服,恐怕早已破舊,被毛氈粗布取代了吧。她不說久別的悲苦,而是設身處地為夫君著想,嘆息他穿不到自己縫製的衣物。開篇二句,從情感最濃郁處寫起,將妻子的愛意、不捨與痛苦,都融入了這一聲感慨之中。

之後,她開始講述自己對丈夫的思念。她每月盼君還家,卻每年不得相見,惦念之意未嘗有絲毫緩解,相思之情卻在月月年年的等待中,不斷積澱、醞釀,這才有了開篇充滿深情厚意的長嘆。

由於南北風物差異分明,妻子在思念中,總是會由己及彼,從熟悉的南方荊揚的暖春,遙想陌生的北方幽冀的酷寒。由此一來,她就更疼惜漂泊在外的丈夫。然而妻子祈盼團聚的拳拳心意,丈夫恐怕難以知曉吧,否則他為何不早早還鄉,安慰妻子的相思之苦呢?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見」,巧於著詞,真實細膩地再現妻子在等待中憂愁哀怨、迷茫悽苦的感受。她的心事無法同旁人傾訴,只能託燕傳情。燕子雙宿雙飛,是夫妻諧美的象徵,故而「寄情雙飛燕」。妻子更希望,燕子將她的思念帶給遠方的丈夫,看見她翹首盼歸的一片「南心」。

結尾四句以誇張手法,抒發深切而強烈的思念之情。丈夫奔波勞碌,如同織布機上的梭子不停勞作;妻子容顏衰老,就像風雨中的閃電轉瞬即逝。前二句描寫夫妻分隔兩地,各有各的勞苦辛酸,表現出妻子對丈夫久久不歸的體諒與釋懷,也表達了詩人對天下夫妻同心而離居的惋惜。最後妻子再次致意,吐露不改初衷的情意:縱使姿容老去,她的痴心終不會改變分毫。「容華一朝盡,惟余心不變」,是這位妻子最質樸、最誠摯的誓言。

鮑令暉在僅存的詩歌裡,一次次講述著思婦的心事,一遍遍吟唱著淒美的相思曲。莫非她也有一位多年離家的丈夫,曾她嚐盡無盡的思念?她的真實故事,可能永遠是個謎,她卻用生動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有關相思的故事。@*#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清時期,江南才女如群星閃耀。其中有一位傳奇閨秀席氏女,因擅長畫蘭而以「佩蘭」為號。她不僅能教丈夫寫詩,雙雙結為人間詩侶;而且驚世駭俗,成為「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最推崇的女弟子。
  • 猶記得去年的一個春日,桃花開得灼灼,他邂逅了樹下的陌生少女。女子巧笑倩兮,花面相映,而他凝眸端視,心馳神搖。不知是桃花映紅了美人的面容,還是姣好的容顏照亮了繁盛的花樹?
  • 他一簑煙雨,一桿風月,與桃花為鄰,以鷗鳥為侶。搖櫓清歌,他自沉醉青山綠水,任南北東西逍遙遊賞。
  • 這是一幅以真實歷史為背景的畫作,畫中主體是一隊艱難前行的人馬。略去了時空環境,我們依然能從人物貂冠胡裝的服飾,以及藏頭縮身的神態,感受到塞外的凜冽朔風和漫天黃沙。
  • 他是庭院中詠梅吟霜的寒門書生,也是江水畔登高撫琴的悲秋文人。他生於動盪亂世,懷抱治世理想,卻長年輾轉宦遊,難以施展才智。故而他筆下的詩文,多慷慨不平之氣,奔湧恣肆之情,唱出了失意文士的心聲。
  • 映日荷花,接天蓮葉,正是夏季賞心悅目的風景。藕花深處,輕舟之上,一個個窈窕婀娜的採蓮女,比那碧葉紅葩更具詩情畫意。
  • 春波秋水間,江南採蓮女,描之成畫,歌之成詩。一首首採蓮曲,從兩漢吟唱到南朝,它讓人們領略到水鄉的秀美風景,少女的純美風姿,以及背後一個個優美動人的故事。
  • 春日暖陽下,林間小路上,少女窈窕倩麗的身影,掩映在碧葉濃蔭之間。她們展開一天的辛勤勞作,也演繹了許多感人的傳奇故事。
  • 南朝的沈滿願,應是那個時代,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女子。名門閨秀,將軍嬌妻,才女詩人,都是她身上令人豔羨的標籤。
  • 西晉的華麗深宮內,住著一位特殊的皇妃。她既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傾國的容貌,反而姿陋無寵,體弱多病。但她憑藉獨一無二的才德,位居眾妃嬪之首,深受宫人禮敬。當三千佳麗湮沒於歷史洪流,人們卻記住了她美好的姓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