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級房貸風暴全球蔓延 台灣金融業受創有限

人氣 1

【大紀元8月1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田裕斌台北十一日電)次級房貸風暴愈演愈烈,不但美國貝爾斯登 (Bear Stearns)旗下部分基金停止贖回,也蔓延至歐洲市場,法國巴黎銀行旗下三檔基金因被大量贖回而緊急凍結,不過就目前台灣金融業投資擔保債權憑證 (CDO)連結至次級房貸狀況,評估受創狀況有限。

所謂次級房貸,是指信用評分較低、無法從一般銀行借貸的借貸人,可利用支付較高利息的方式,轉向次級房貸業者貸款。因為這些借款人的債信較低,違約的風險自然提高。如果房貸業務的逾期繳款、甚至違約不繳款的情形大升,會使得金融機構現金更緊俏,為了解決這些龐大的資金缺口,只好在債信急遽惡化時勉強發行新債,無形中墊高了這些金融機構的籌資成本。

根據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國內金融機構及金融商品投資次級房貸有關商品共約新台幣750億元,其中頂多三分之一連結美國次級房貸,台灣金融體系預估損失金額約為連結金額的十分之一,約25億元。

其中,已認列損失的包括保險業已實現4.8億元的損失,以及兩檔國內投信基金共損失950萬美元 (約新台幣3.13億元)、25檔境外基金共損失1000萬美元 (約新台幣3.3億元),台灣金融業目前已知損失共23.2億元,以整體金融業的投資規模約1700億元而言,程度屬輕微。

新光金控在法說會上,引述穆迪 (Moody)的統計資料顯示,過去7年AA級CDO的本金損失率為0.53%,A級的CDO本金損失率則僅1.93%,顯示A級以上CDO的本金損失率甚低,而國內壽險業投資連結至次級房貸的CDO部位大多評等在A級以上,在有下檔本金保護下相對安全。

而標準普爾、惠譽穆迪三大國際信評公司也認為,國內金融機構受到美國次級房貸的影響不大,標準普爾預估國內金融機構的曝險金額與金管會差不多,約750億元,標普並推估國內金融機構連結美國次級房貸的CDO可能造成的損失不超過曝險金額的5%,也就是37.5億元。台灣金融業因次級房貸產生的實際損失金額,可望控制在37.5億元至70億元間。

惠譽則指出,市場對美國次級房貸過度驚慌,台灣損失有限,即使國內金融機構投資750億元的金融商品有10%損失,約70億元,影響也不大。

相關新聞
美次級房貸風暴 震撼全球股市
台金管會: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影響台灣有限
美國次級房貸衝擊  台債殖利率走低
次級房貸風暴擴大 道瓊指數開盤暴跌百多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