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關山轉型休閒農業 農民收入增加15倍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東一日電)台東縣關山鎮過去是傳統稻米生產重鎮,自93年轉型為「關山鎮親水休閒農業區」,以全長12公里的自行車道串連景點打響名聲,嚮往好山好水的遊客頻頻造訪,農民收入比以往增加15倍,關山鎮農會推廣股長彭衍芳說,期盼更多年輕人回來關山打造更新的風貌和行銷方法。

關山鎮位於花東縱谷南端,人口約10042人;全鎮總面積5873.51公頃,其中水田1800公頃,餘為旱地及山坡地。由於位處北迴歸線以南,屬熱帶季風型氣候,四面環山,年均溫約攝氏24度,夏季雨量約1900公厘,全年氣溫變化不大,是一處好山、好水、好空氣,最適合居住、休閒的地方。

關山過去靠種稻為主,彭衍芳表示,一分地一期稻子只能收十包穀子 (600公斤),可賣到新台幣 1萬2000元到 1萬3000元間,扣除成本後,一分地只能賺五千元,一年兩期不過一萬元,收入明顯偏低。

由於收入低,農事工作辛苦,年輕人不願繼承,農村人口老化凋零,正當農民及農會思考農業轉型時,政府推動「休閒農業」政策,恰為農業轉型的時機與方向,於是成立了「關山鎮親水休閒農業區」。

彭衍芳指出,「關山鎮親水休閒農業區」以聞名全國第一條12公里環鎮自行車專用道為主軸,串聯園區內各個農場,遊客每騎不到半小時就會遇到一個景點,下車玩一個小時,邊騎邊玩,一點都不累,遊客的回流率相當高。

例如「關山鎮農會休閒旅遊中心」由農會舊碾米廠及穀倉改建,發展成水稻文物館、米食 DIY教室、及農特產品直銷展售點。碾米廠原有碾米設施加以標示並設計製米體驗教學課程,成立「米國學校」作為稻米文化教育中心,讓遊客能有機會親身參與製米體驗活動。

這個製米體驗DIY活動獲得94年度全國休閒農業創意競賽體驗類組第一名。彭衍芳說,這是一處以米為主題的休閒處所,提供遊客看米 (製米過程)、玩米 (製米體驗活動)、吃米 (米食DIY)、帶米回家 (關山米直銷)的多功能體驗園區。 其他還有「蜜蜂生態館」,強調蜂蠟蠟燭 DIY活動;「藝豐農場」提供園區內遍植的香草及藥用植物做成飲料和香草香皂 DIY戶外教學體驗活動;「竹軒工藝坊」更是關山鎮制高點,可一覽關山街景,遊客可以體驗簡易竹藝創作 DIY活動。

「親山休閒農園」剛好位於自行車道下坡約 8公里處,園區面積廣達 5公頃,規劃有服務臺、花園區、露營區、採果區、體驗區等各項設施;園區內遍植花草果樹,提供遊客親子採果、戶外教學、休閒烤肉、露營等活動,園主並提供古法自製的農特產品供遊客品嚐。

另外,不可錯過的是關山的瓦倫西亞種柳丁,獨特酸中帶甜,生長期長達14個月,而且具有果、花同現的奇特景象,採果亦同時開花,採果時間為每年三月至四月最佳。

彭衍芳強調,經過轉型為休閒農業之後,一年遊客約增加到十餘萬人次,農民的收入高過以往15倍;雖然大批遊客帶來高收益,但行色匆匆,關山鎮盼望的是精緻、重品質的遊客,細細品味關山之美,這種遊客回流率高。

彭衍芳說,關山鎮最希望年輕一輩回來打拼,畢竟故鄉和以往不同,機械化之下,一年頂多兩個月農忙,其餘時間都可以從事休閒農業,盼望年輕人帶著新的行銷方法觀念,共同打造關山新風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