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

【京劇欣賞】—《遊六殿》

劉青提地獄中始悟己非

清康熙晚年,推出宮廷大戲《勸善金科》,這是在內廷演出的目連救母的戲劇。顧名思義此劇旨在勸善,而善乃是不可動搖的金科玉律。為什麼要把目連戲演給皇室及大臣看呢?因為這能讓他們從觀劇的娛樂中得到啟發,瞭解戲劇所特有的使人心向善的力量。



目連(張家麟飾演)來到地獄,詢問鬼王(吳仁傑飾演)母親的下落。(國光劇團演出《遊六殿》)

目連救母的故事唐代就有了,唐代敦煌寶卷《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是現存最早的說唱本子。到宋元時代形成戲劇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目連救母的內容本於大藏經「盂蘭盆傳」,敘述印度「大目犍連」尊者到地獄救母親的事蹟。流傳到中國,故事轉換成唐朝的背景,目連的名字叫傅羅蔔,目連(原譯為目犍連、目乾連,後來省去中間的字,稱為目連)則是他出家以後的名字。

清初宮廷中有南府的組織,培養屬於皇家的藝人,用崑弋唱腔表演《勸善金科》;到道光之後,漸漸改成邀請民間戲班演出,而且轉變成皮簧的唱腔。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朝廷宣召四喜班演員楊瑞祥(老旦)與三慶班演員汪竹仙(小生),在熱河避暑山莊如意洲演出了《六殿》(即《遊六殿》),這是最早有史可據的的亂彈目連戲演出的記錄。由此可知距今146年前,京劇(皮簧,當時稱為亂彈)的《遊六殿》已經存在,經歷許久,一直到今天都還能看到演出。



披枷戴鎖的劉清提(右,羅慎貞飾演)站在地獄的城頭上,期望兒子目連的來到。

清末民初,《滑油山》、《遊六殿》是老旦擔綱的常演劇目。有一位優秀的武生何月山,嗓子清亮,能反串老旦,在動作上更能發揮自如。每年的中元節,他必定演出《目連救母》,包括《捨齋失子》、《殺雞開戒》、《五鬼活捉》、《滑油山》、《遊六殿》等關目。何月山所扮演的目連之母劉清提,在地獄中上刀山、下油鍋、遊六殿,鬼王拷打時,還需翻滾撲跌;鬼王們還有飛叉表演,讓觀眾看的既緊張又深受觸動。



劉清提(羅慎貞飾演)向兒子目連(張家麟飾演)陳述地獄之苦,目連神通雖大,卻也無力迴護業重的母親。

「盂蘭盆傳」中,形容目連之母劉清提性情慳貪(刻薄又愛佔便宜)。貴州屯堡人(明代屯軍之後裔,猶保留明代文化)的目連救母故事,也說劉清提不是個好女人,她偷雞摸狗、搬弄是非,常常挑起鄰裏間的事端。這樣的劉清提,盡做損德之事,德損多了,只能去黑色的惡業之地–地獄報到。(做好事的人走金橋上天堂、做壞事的人走奈何橋下地獄)

隨著時代演進,劉清提的形像起了變化。後來,作為母親的劉清提,那些損德的不好的習性被隱藏起來,這是一種儒家文化的避諱學,有意為長者掩飾掉惡劣的行徑。劉清提的個性因此被中性化,只說她不滿丈夫與兒子出家不回,一向吃齋的她,生氣之下就開戒(破戒)吃葷,因此被打下地獄。



劉清提(羅慎貞飾演)自覺罪大,兒子目連(張家麟飾演)盡力安慰她。

如果劉清提是因破壞戒律而受罰,這就局限在宗教範圍內,不易引起共鳴;然而,其實她下地獄是她心腸壞得到的報應,這才普遍引起觀眾的關注。我們只要細心體察劇情,就能看到在地獄中的劉清提,最後自己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會受到那麼多罪的原因。

好的戲劇能牽動起人的自省力量,劇中人的明白,也帶動了觀眾的明白。《勸善金科》的本意叫人返本歸真,回到善良的本性,自覺己非,心變清晰,看到自己在後天蓄積成的不好的習性,而能把它去掉。

人在生存競爭中,為了利益,生成許多惡習,往往嚴重的傷害到別人而不自知。勸善就是讓這些不好的習性映現出來,消去它而歸之於善。當一個人迷的很深的時候,他不願意去找自己那個不好的習性,《遊六殿》這齣戲就一再讓劉清提陷入於寸步難行的泥沼,讓她終於發現跌落地獄的原因。找到原因就能找到出口,也就告別了那些欺負人、占人便宜的不好習性,從地獄脫身。

《遊六殿》裡,劉清提對著進入地獄的兒子目連僧(小生扮演)懺悔:「(二簧原板)兒的父修正道跨鶴西走,為娘我被閻君地府來收;娘說這陰曹府就報應無有,又誰知到了陰曹,早晚間我受的是蓬頭垢面、披枷戴鎖、口含陰燈,等何時我才得出頭?」劉清提生前不尊重別人,常陷人於灰頭土臉的窘況,自己不免要落得個蓬頭垢面的報應;隨意出口中傷人,讓別人身受束縛,動彈不得,自己當然也就得到披枷戴鎖、口含陰燈的報應。



不管信不信有地獄,當有一天你來到一個地方,抬頭見到「你也來了」的匾額,心中難免怵然一驚。圖為臺北市武昌街「台灣省城隍廟」中的匾額。

應、映同音同義,報應就是報映,清清楚楚的映現。人做什麼都會回報到自己的身上來,地獄其實是一面鏡子,讓你看到自己的惡行。不管你相信有地獄也好、沒地獄也好,總有一天你會來到一個什麼也隱瞞不了的地方,在這裡你會發現掩飾毫無作用。

看完這齣戲,不要再陷溺自己在惡習裡,趕快及時回頭。這就是《目蓮救母》的苦口婆心,也就是為什麼會稱為《勸善金科》的道理了。@*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