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凍結部份物價政策能否奏效?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9月2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許波2007年9月20日華盛頓報導)中國陷入過去十多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危機,很多生活必需品價格暴漲,導致民怨沸騰。為了控制不斷攀昇的通貨膨脹,防止通脹引起社會動亂,北京當局下令對政府能夠控制的一些主要產品和服務實行物價凍結。然而,分析人士認為,具有非常措施性質的物價管制也許能在短期內緩和通脹壓力,但長期看來只會造成更加嚴重的經濟扭曲,並不是解決通脹問題的長久之計。

*受政府調控的產品和服務禁止漲價*

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聯合財政部和商務部等六個國家部委9月19日發表聲明,決定在今年年內不再調整政府控制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

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比重不斷提高,絕大多數物價已經脫離了政府的控制。目前仍然受政府調控的產品和服務價格主要是汽油、食鹽、香煙以及水、電等服務項目。國家發改委的聲明強調,未經政府授權,這些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攀昇將被嚴格禁止。

法新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說,中國政府重新啟動多年不用的行政手段實行限價,目的是要控制當前來勢兇猛的通貨膨脹,同時也反映了政府對於通脹指數居高不下的擔憂。8月份公佈的官方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通脹指數和去年同期相比猛漲了6.5%,創10年來單月最高記錄。亞洲開發銀行這個星期發表的報告指出,預計今年中國全年的通脹指數將達到4.2%,遠高於政府設定的3%的警戒水平。

*斯托克斯:反映政府預見物價還會上漲*

華盛頓智囊機構外交關係委員會貿易部主任、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布魯斯.斯托克斯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價格控制具有非常措施性質,不是到了緊要關頭,標榜市場經濟的中國政府不會貿然使用。

斯托克斯說:「當中國政府採取價格控制手段時,這肯定意味著北京不僅擔心通脹率太高,而且擔心通脹有失控的危險。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信號,表明中國政府已經預見到物價還會繼續上漲,因此它決定採取措施,給物價上漲封頂。」

食品價格大幅度攀昇是中國最新一輪通貨膨脹的急先鋒。由於全球糧食和飼料上漲以及中國豬瘟流行,豬肉平均價格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近50%,帶動肉、蛋、禽、奶製品和蔬菜價格全面上揚,食品通脹率達到18.2%。中國傳統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即將來臨,按照市場價格波動的慣例,市場分析人士預計,食品價格還會繼續攀昇,這種前景給中國領導層刻意在10月中旬召開中共十七大之前保持社會繁榮和諧的努力造成嚴重的挑戰。

*弗裡德曼:通脹將加劇中國貧富不均現象*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愛德華.弗裡德曼對美國之音表示,通貨膨脹對所有國家的社會穩定都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在貧富分化不斷加劇的中國更是如此。

弗裡德曼說:「中國政府減緩貧富分化的所有努力都會被通貨膨脹所葬送,因為在物價迅速攀昇過程中受害最大的總是貧窮階層,窮人從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中獲得的所有好處都將迅速化為烏有。所以,通貨膨脹將加劇中國已經嚴重惡化的貧富不均現象,引起嚴重的社會後果。」

*斯托克斯:物價控制的社會經濟代價很高*

限價措施或者物價控制對於市場化成分日益擴大的中國經濟來說顯得有些過時。國際經濟界人士幾乎都不看好這種行政手段的效果。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斯托克斯說,美國尼克松政府和卡特政府在1970年代都採取過短暫的物價控制措施,但是後果和社會經濟代價都很高。

斯托克斯說:「美國作為一個市場經濟體在採取物價控制方面的教訓是,它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減緩物價上漲的壓力,但是長期來看,它造成許多經濟扭曲的後果,比如經濟投機現象叢生,黑市交易活躍,消費市場和市場規律脫節等等。所以,物價管制只能是短期的應急措施,很難成為長期的經濟管理手段。」

經濟學家普遍把中國政府剛剛宣佈的物價管制措施看作是具有象徵意義的政治手段,目的不是為了解決通脹問題,而只是為了暫時減緩通脹壓力,緩和社會矛盾。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中國經濟問題專家斯托克斯認為,衡量通脹水平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是經濟總體運行狀況的一個晴雨表,中國通脹壓力急劇攀昇決不是偶然因素促成的,而是過去15年經濟長期保持兩位數高速增長的必然結果,因此,解決通脹問題必須從治理經濟過熱、緩和貿易不平衡狀態以及加強人民幣匯率改革等根本問題入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元遭熊咬 Fed成為全球唯一降息的央行
亞銀預測中國今年通膨率將超過4%
九月十七日亞洲財經要聞
家庭債務劇增專家警告住宅價格下跌的風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