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

人生感悟:君子心淡如菊

菊沒有百花的嬌豔,也無令人讚歎的清香。她總是淡淡的在淒風冷雨中默默的忍受著孤獨和寂寞,在世俗中保持著一份特有的從容和淡定。然而,她的平淡使其以獨具特色的花、姿、色、韻,與蘭、梅、竹一起被並稱為花中“四君子”。

她姿色俱佳,其千姿百態的花朵,傲霜鬥雪、獨立寒秋、不畏嚴寒的性格使人們倍加喜愛。靜觀菊花,她是群芳中的隱者。在萬花即將枯萎的深秋季節,百卉凋零,唯有菊花悄然于田野村舍、木柵竹籬、數影牆旁霜中爭豔。在凜冽的秋風中,品讀著恬淡脫俗。菊花花形優美,色彩絢麗,清雅高潔,自古以來被視為高風亮節、清雅潔身的象徵。

在中國古代的三國時期,司馬昭的重要謀士鐘會曾稱讚菊有五種美德:“園花高懸,誰天極也。純黃不雜,後土色也。早植晚發,君子德也。冒霜吐穎,象貞質也。杯中體輕,神仙食 也。” 更早欣賞菊花的是屈原,他在《離騷》中寫到“朝飲木蘭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以此寄託他那玉潔冰清、超凡脫俗 的品質。東晉時代的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曾經寫了很多的詠菊詩,其中最有名的是他的《飲酒》詩“結廬在人鏡,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外還有“芳菊開林曜,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詩人將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的聯繫在一起,以致後人將菊花視為君子之節、逸士之操的象徵。菊花則因陶淵明而聞名,由此而得了“花中隱士”的封號。

心淡如菊,心靜如水,那絕對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在嘈雜的紅塵人世中,不張揚,不浮誇,凡事看到別人的長處,自己本身即使才華橫溢卻選擇過著低調的生活,我非常欣賞這樣的人格。如果用一朵花來形容這樣的人格,那就是:人淡如菊。人淡如菊,可貴的是人如菊花的淡定和堅貞。這樣的淡,淡在榮辱之外,淡在名利之外,淡在誘惑之外,卻淡在骨氣之內。這樣的淡,能夠讓我們在物欲橫流的滾滾紅塵中,擊破紛擾,洞察世事,謝絕繁華,回歸簡樸,達到“落花無言,人淡如菊,心靜如水”的思想境界。以淡心對待得失,以冷眼看盡繁華,暢達時不張狂,挫折時不消沉。在人生的歷練中涵養淡定從容的定力,在潮起潮落的人生戲臺上,舉重若輕,擊節而歌“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以一份灑脫嫺靜的心態來面對喧囂的紅塵。落花無語,留香陣陣,以淡定從容的態度面對人生,這種崇高的境界是一個不修煉的常人無法達到的,但是對於有道之士而言,只要修去了對物質利益的執著,自然而然的就可以達到“心淡如菊”的境界。

古人雲:“心為形所累”,欲望越大,壓力越大,欲望越強,枷鎖千鈞。人一旦跌入 “欲”的深淵,無法自拔,就會腐蝕心靈,墮落良知,以至使人成為欲望的奴隸。人的欲望是多方面的,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節制自己的欲望,適可而止,他的一生也就只能是一個私欲不斷產生和滿足的過程而已。只有清心寡欲的智者才知道簡單是福,平淡是真,知足才能常樂。做一個心淡如菊的人,那是一種幸福和快樂的心境,這種心境與金錢、權力、名利與名氣無關,只要能寬容地對待生活和家人朋友同事,並且能做到伸縮自如,那麼心中就會升起一朵永不凋謝的菊花,使自己的心靈輕鬆自在,平靜祥和。

其實,塵世的一切原來就是那麼簡單。愛與恨,就像是一陣風;功與名,也就像是一片雲。既然最終靈魂都要回歸于天國世界,那麼,做個心淡然菊的人,做個清心寡欲的人,那該是一件多麼快樂而美好的事情啊。但願人世間所有的人都能心淡如菊,用平和的聲音傳唱神佛所給的慈悲祥和的詩篇,以感性而博大的胸懷包容這人世間的一切。@*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