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調查指偏遠地區青少年搵工難

標籤:

【大紀元1月7日訊】【大紀元記者鄭麗駒香港報導】職工盟於去年就偏遠地區青少年搵工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發現普遍區內青少年學歷遍低及就業選擇機會不足,中五學歷或以下的青少年普遍的薪金未有因為經濟好轉而帶來上升。另外,受訪者中只有一成在勞工處的就業服務尋找職位空缺,而有半數受訪者認為,勞工處的就業服務不能夠協助他們就業。

職工盟青少年關注組在2007年7月至11月期間,進行一項名為「青少年搵工狀況問卷調查」,主要是透過街頭及電話問卷調查了解屯門、元朗及天水圍區內的青少年搵工情況。今次調查訪問了311位青少年,年齡由15至30歲,學歷接近四分三(240人) 是中五或以下,有2成的受訪者為預科程度或以上。反映出普遍區內青少年學歷遍低及就業選擇機會不足。現時普遍中五學歷或以下的青少年普遍的薪金未有因為經濟好轉而帶來上升。

受訪者當中只有約四成(115人) 現正就業,三成人正在待業(17.04%,53人) 及選擇其他(17.04%,53人) 。收入方面,超過九成現正就業的受訪者的月薪為7,000元或以上。職位空缺要求太高而職位僧多粥少,競爭太激烈,勞工處提供的就業服務沒有考慮青年人的需要及根本不知道有此類型的服務。

認知不足服務率低

而在過去半年內,有六成以上曾經透過不同途徑搵工,有二成人在網上搵工,有四成人透過刊物、報紙雜誌搵工,只有不到一成受訪者在勞工處的就業服務尋找職位空缺。調查結果反映出勞工就業服務使用率偏低,區內青少年對電話就業中心認知不足亦導致使用率偏低。

所有受訪者當中有一半(50.6%,156人) 認為勞工處的就業服務不能夠協助他們就業,主要原因是職位空缺並不適合年青人。

有受訪者認為勞工處應多登出適合青少年的職位空缺,加強就業中心與青見計劃辦事處的合作及在就業中心開設專為青少年而設的服務台,勞工處應加強向僱主宣傳聘請青少年的好處。

居住在天水圍的李祖耀指出,現在很難找到工作,尤其是住在較偏遠地方如天水圍、元朗、屯門。他說:「以我自己的例子,我去勞工處找工作找了半年都沒有,因為那些工作需要經驗和中學畢業,懂國語和英語優先要求,在勞工處基本上是找不到工作及浪費時間和車資,他們所登的工作聘請都是要求年齡在30以上及要有經驗,很難輪到我們。3年前,試過有一份工是做保安員要去到青衣工作12小時,車程往返用了3小時,是沒有很多休息時間,人工只得4,800元,雖然有600元跨區車費津貼,但只有6個月。我今年已經27歲了,朋友介紹了一份辦工室助理,其實政府對我們青少年是坐視不理的。」

也是待業青年的阿惠說:「中學畢業,真是很難找工,在找工作過程中去過勞工處和看街招,但面試都是失敗,所有工作都是要經驗,找不到工作,其實政府對我們青少年服務計劃培訓不足和工作類別不多,現時的工作時間長薪金很低,已沒有多餘錢剩,還要去到很遠的地方(工作)。」

籲完善少年就業服務配套

職工盟建議勞工處應增加有關青少年就業服務的宣傳,讓區內的青年人能共享更多的就業資訊,並加以應用。在區內開設就業及培訓中心,並附設為青年服務的櫃台和聘請專責就業輔導主任,以協助區內青少年就業。主動聯絡區內僱主,物色適合低學歷,居住偏遠地區青少年的職位空缺,為青少年作轉介;加強向僱主宣傳聘請青少年的好處;加強勞工處就業中心與青年計劃辦事處的合作,以完善勞工處青少年就業服務的配套;將交通費支援計劃的入息上限由月薪5,600加至6,600,以鼓勵更多青少年跨區工作。

李卓人表示希望政府開設就業及培訓中心,讓不能完成中學的青少年可以修讀一些實際的科目如廚師、美容、侍應等,不用社會再浪費時間金錢去培訓。他說:「如果政府和商界開設這樣的課程,一半工作一半培訓對大家都有利。」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海巡及國搜中心  續搜救七名漁船失蹤船員
協助調查布托遇刺案 英國警察首度勘查現場
台灣中油高雄廠氣爆  廠方將負責受損民宅善後
布托丈夫再籲聯合國調查布托遇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