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勞工界望施政報告紓困

標籤:

【大紀元10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鄭麗駒香港報導】施政報告宣讀在即,勞工界期待政府紓困,香港職工盟社會事務委員會於昨日由中環出發遊行到政府總部。

近幾個月以來,通貨膨脹不斷飊升,據政府統計處9月22日的日新數據顯示,通貨率為6.3%,其中與基層勞工切身相關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增長達6.6%。

職工盟分析過去2個月的通貨脹率均維持相同增幅,與工資增長比較,更是驚人,最新的工資增長率僅3.9%,如果抵銷通脹之後實質工資為負1.1%。其中食物價格和交通支出更直接影響在職人口的生活。

職工盟副主席郭紹傑表示,全球經濟下滑,很擔心基層家庭受到很大影響,希望特首施政報告裏邊能夠做一些紓緩基層生活的慘況。基層的訴求是要求港府設立機制,監管各類進口和本地生產的食品價格;提出穩定石油、燃氣價格的措施,並促使各公交機構減低交通費用,將交通費支援計劃擴展至全港18區。

立即恢復再培訓局的家務通跨區特別津貼獎勵計劃,並放寬中小學生學校書簿津貼和學生車船津貼計劃的家庭收入審查標準,防止跨代貧窮。

職工盟總幹事鄧燕娥認為,香港欠最低工資立法,是港人的羞恥:「現今全世界有超過100個國家已經有立法最低工資,我不知道香港為什麼沒有,香港也算是一個富裕的社會,很多財團也在香港設立總公司。這是一個有錢的地方都不能夠令所有打工仔女有一個安樂的生活,覺得是香港人的一個羞恥。」

食物元素出問題

對於最近香港發生很多事件如毒奶事件、金融海嘯、要求最低工資等,鄧燕娥認為,如果政府能夠在執法和監察方面能夠做得足的話,其實是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政府一直將投放人手資源方面不是很充足,亦有人有法不依,但我們民主派議員在過去幾年要求要立法要求食物放標籤,政府遲遲都不肯做,今次毒奶事件已看到問題在那裏,很多東西我們以為是在別的地方做,但原來材料是來自中國大陸一樣是受到污染,變了禍害不單是飲蒙牛或伊利牌,可能吃一些以為是本地製做或日本製做的食物,原來生產材料來自中國大陸的牛奶,一樣是受到化學物品的毒害。」

她認為,政府要盡快立法規定所有的生產商註明材料和來源地:「其實食環處是要負責這部份,但他們做得不多,理由是給生產商或入口商他們自律,但我們看到給他們自律是沒有任何保障。」◇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環保組織指政府違反城市規劃
公民黨要求特首處理三問題
香港尼泊爾保安員工會參選勞工顧問委員會
郝龍斌:一綱一本推薦本 北市多數學校採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