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空氣污染使海洋更吵雜

人氣 214

【大紀元10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黃一山編譯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由於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使地球大氣環境與海洋變的溫暖之外,也同時增加了海洋的酸度,並導致海洋在某些頻率下有更多的聲響。

根據研究,由於工業革命後,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大量燃燒,釋放越來越多的二氧化碳到空氣中,約有百分之四十會被廣大的地球海洋所吸收,就如同溶於蘇打水中的二氧化碳泡泡一樣,海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酸度越強。

pH值是衡量酸鹼度的標準,一般表示方式是pH-1至pH14的範圍之內,pH7是化學上的酸鹼中和,若高於它就是鹼性,例如家用漂白水pH值約13,若低於它則是酸性,如檸檬汁的pH值約為2。

海水的pH值約是落在8.3,是略帶鹼性的。根據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估計,在過去20年,海水的pH值已經減少了約0.04。最保守的預測表明,到了2050年,海水pH值可能再下降約0.3。

增加酸度不但威脅到海洋食物鏈中貝殼和珊瑚的形成,也影響了海洋哺乳類動物藉由海水發出低頻聲響來通信的方式。

根據美國加州蒙特利灣水族研究所(Monterey Bay Aquarium Research Institute)的凱斯.海斯特(Keith Hester )的研究發現,海水酸度的改變,使海中離子數量增加,如碳酸根離子,從而使聲音傳播的行為也發生改變了,允許其傳播地更遠,尤其是高於鋼琴「中間C」兩個半的八度音階附近的聲音(頻率3000赫茲左右)。

雖然相互作用造成這種現象還沒有被完全瞭解,化學上的現象是,不同酸鹼度的海水吸收的頻率也不相同。越是酸性的海水,中低頻率的聲音會吸收的更多,而讓這些頻率的聲音可以傳遞的更遠。然而,隨著更多傳遞更遠的聲音出現,海洋中的噪音分貝也大大地增加了,詳細的報告在海斯特和他的同事發表的研究中,也刊錄在10月1日出刊的地球物理研究快報(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海斯特的計算預測,產生最大影響的聲音低於頻率3000赫茲。這個範圍影響包括大部份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如鯨、海豚等使用聲響來尋找食物和配偶。另外一方面,許多海洋工業或軍事活動的船隻等所產生的水下聲音也多落在這一範圍之內,這部份人造聲音的比例近年來也增加不少。證據顯示,這些變化正在影響海洋哺乳類動物的溝通。

赫斯特和他的研究小組預測,到2050年在某些海洋地區,海水pH值可能再下降約0.3,聲音可以傳遞超出原來百分之七十遠的距離。雖然其對海洋生物的負面副作用還沒有被全盤認識,但是吵雜的環境影響生物溝通的現象還是令人擔憂的。對海豚和鯨魚而言,地球海洋可能很快地聽起來更像一個夜總會的舞池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海洋貧窮 催生中國「海盜」
廖運志冒險用鏡頭拍攝難得一見的深海生物
港調查指旺角空氣污染超標兩倍
研究:海洋死區擴張  危及魚類生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