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政府上任後的美中關係展望

【大紀元11月1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容易2008年11月15日洛杉磯報導)在南加州大學美中學院一場研討會上,一些學者指出,金融危機和美國選出新的總統,都會影響美中未來的關係;金融危機給了中國在國際間較多的說話份量,但是美國新總統奧巴馬終將會在人權、法治等問題方面,對中國形成挑戰。

研究中國多年的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國際研究專家薄克敏( David Bachman)以週末登場的20國集團金融峰會為例,指出中國瞭解美國希望他們提供更多資金購買美國國債,但中國有可能提出交換條件,例如在國際貨幣組織( IMF )擔任更重要的角色、或是要求加入七國或八國峰會等以民主制度為會員國條件的組織、甚至可能會要求美國停止對台軍售。

*薄克敏:美式民主最好的宣傳*

薄克敏說:「在某些方面,經濟使得中國更有份量,但是美中之間不會有根本的改變。民主黨控制的國會還是會把焦點放在貿易問題上,不論美國是否要依靠中國的資金流通或者中國是否還有資金可流通,這方面與過去8到12年一樣不會改變。」

另外,薄克敏認為,對華政策並不是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的主要議題,雖然奧巴馬競選時批評過人民幣匯率和美中貿易問題,但明年奧巴馬上任總統之後,不會立即直接挑戰中國。等過兩、三年,經濟緩和之後,奧巴馬還是會以間接方式挑戰中國。

薄克敏說:「我認為奧巴馬會在基本問題上挑戰中國,中共領導人可能會很難回應他。中國必須要在人權、法治等國際普世價值和全球行為準則方面做出正面回應,不論是剛果、蘇丹、達爾富爾或其他地方的問題上,不符合人權、法治的行為是不能被接受的,中國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國際成員( responsible stakeholder )。」

薄克敏說,奧巴馬以黑人當選美國總統本身就是美國軟實力的展現,是美式民主最好的宣傳。曾與中國學者嚴家其合編中國民主奮鬥一書的薄克敏說,他不清楚有多少中國人聽到了奧巴馬競選的訊息,但他認為政治結構性的改變才會促成中國的民主,如果只是經濟成長放慢不會促成政治改變。

*杜克雷:奧巴馬當選改變中國人想法*

南加州大學美中學院副院長杜克雷(Clayton Dube)指出,國際貨幣組織以投入的資本額決定發言份量,目前美國占14%,中國約占4%,如果中國增加金額當然可有更大的聲音。

過去中國批評美國人權也有問題,特別指出黑人受到歧視,但現在奧巴馬當選總統可以改變一些中國人想法。

他說:「很多記者在北京和其他地方訪問很多人,他們都提起這件事情。他們說我們聽說黑人受到種族歧視,其實不是那樣的,現在選舉了他。」

*劉卿:民主也是一種過程*

北京來的訪問學者劉卿則不以為然,他為中國人權已有進步辯護,他指出人權是一種過程,需要人群之間逐漸增加相互瞭解,沒有一個國家沒有一點人權的問題。他認為民主也是一種過程,例如90年代起中國陸續加入很多國際機制,依照規定辦事,就是國際民主化。

他說:「國際關係的民主化過程中,民主化往前發展,中國也得益於民主化。」

前美國助理國務卿柯慶生曾對新一屆政府提出建議,指出美國維持在東亞的政治、軍事、經濟實力,是美國對中國整體策略的基礎,能幫助中國繼續走和平發展的道路。

中國外交部最近已經放話要求全面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為胡錦濤出席世界經濟峰會先行吹風。稍早胡錦濤也曾表示 中國穩定好中國的經濟,就是對世界的貢獻。

關鍵詞:美中關係,對華政策,軟實力,中國人權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歐巴馬17日將與馬侃會晤 
奧巴馬將把網路納入每週總統演說傳播工具 
尼爾森報導:希拉蕊應非國務卿人選
大和解 歐巴馬下週選後首度與馬侃會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