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勞動市場惡化 應以長期準備取代短期應急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旭如台北24日電)經濟衰退來臨,勞動市場各項數據急速惡化,行政院主計處坦承,失業率不理想恐長達一年。學者認為,失業已是長期問題,應以長期準備取代短期應急,例如延緩防止企業解雇。

主計處今天公布10月人力資源調查,不僅失業率攀升至4.37%,創5年來同月新高,季調後失業率連續4個月上升,長期失業人數創近3年半新高;另一方面,就業人數增幅趨緩,新增就業人數近半為無酬家庭工作者,平均薪資、經常性薪資成長紛創新低,看不見正面的數據。

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辛炳隆表示,「今年底前國內失業率一定會破5%」,這波景氣衰退為全球情勢所致,與過去網路泡沫化時的環境不同,未來一、二年內經濟可能都無法好轉,失業率當然也很不樂觀,將持續惡化。

他表示,目前失業問題嚴重,已非一、二年前失業者「挑工作」所致,根據勞委會職訓局統計,過去平均每1個求職者可有1.5至2個職缺,今年上半年已變成1.5至1個職缺,現在只剩下0.5個職缺,「確實是找不到工作了」。

從科技產業以「停工強迫休假」降低人事成本,業務員解雇率增加,金融業中高階主管開始遭資遣,獵人頭公司也開始接獲高階主管人事凍結的通知。

因應失業率飆高問題,行政院早在今年10月下旬推出「立即上工」等短期就業計畫,至明年六月底止,將投入新台幣37億元補助企業雇用失業者,每月補助1萬元薪資,協助至少3萬人就業,日前行政院也通過「2009年至2012年促進就業方案」,作為未來四年的中長期就業計畫。

辛炳隆指出,政府以薪資補貼作為短期就業措施,「子彈打太快」,類似手法應用在經濟即將復甦之際,可適時推雇主一把,但目前的經濟環境持續惡化,企業開始強迫員工休假,下一波就會資遣、裁員,凍結人事都來不及,不太可能為了1萬元的薪資補助而雇人。

根據主計處資料,10月失業率4.37%,民國91年網路泡沫化時,國內失業率曾飆高至5.17%,為有史以來最高,這次金融海嘯,恐將把台灣失業率推向歷史新高。

失業率為反映經濟環境的指標之一,行政院主計處預估,今年第三季起,國內經濟成長率將連續三個單季負成長,明年第二季起才可能逐漸回到正成長,對失業者而言,就算熬過漫長寒冬,明年6、7月也將面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

辛炳隆表示,台灣這次面臨的失業問題非常嚴重,目前政府方案為明年6月底到期的短期措施,屆時又將面臨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潮,失業已是長期問題,政府應以長期計畫因應,「以長期準備取代短期應急」,否則不僅企業這半年不會好好規劃用人,勞工也不會有安定感。

何謂長期就業計畫?他舉例,可延緩企業解雇步調,進一步避免失業問題擴大,又如這波失業潮不像網路泡沫化時藍領失業者居多,這次不少為金融、科技、半導體業的白領專業人才,有強烈的學習意願及能力,政府應以長期計畫培訓這些人才。

有如全球金融海嘯,台灣這波失業問題來的也是又急又快。

主計處官員私下坦承,「失業數據惡化的速度超出預期」,學者呼應,目前的失業困境並非施政無能所致,政府應誠實告知大眾未來面臨嚴峻的勞動市場,並把相關的刺激就業、人力資本投資等政策說明白,才能降低恐慌。

經建會副主委單驥表示,除了至明年6月底的短期就業方案,以及未來四年的中長期方案,目前正在規劃「穩定就業方案」,希望能避免企業裁員、解雇員工,減少後端的失業問題。

以南韓為例,金融海嘯後早已提出雇用安定計畫,當企業確定進行裁員,若向政府提出裁員計畫,政府將視情況給予補助,試圖降低裁員規模等衝擊。

單驥表示,「穩定就業方案」也是希望防止企業裁員,例如透過政府補助,降低裁員規模、或輔導原本預計被裁員工至其他部門等,但目前面臨財源不足、道德風險過高兩大挑戰,若政府協助即將裁員的企業,恐引發原本沒有要裁員的企業也申請補助,目前仍在研擬當中。

每一個失業者背後,都代表一整個家庭,尤其是中高齡失業者的波及程度更明顯,以10月為例,47.6萬人失業,含失業者在內,受失業所波及的人口高達99.8萬人,創4年多來新高,未來面對新增的藍領、白領失業族,政府也應有不同於過去的新思維因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