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炭焙金針國際有機認證 達蘭埠部落燃生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3日電)花蓮山區達蘭埠部落數年前遭逢耕種金針價格暴跌衝擊後,轉型金針有機種植,推出無毒炭焙金針獲瑞士生態市場研究所 (IMO)國際有機轉型驗證,為部落產業燃起生機。

達蘭埠部落居民最早居住在花蓮六十石山和海岸山脈間的山區,因當地長期沒有電力,產業幾乎沒有發展空間,年輕族人都到外縣市找工作維生,部落陷入貧困,難以維持生計,被稱為「黑暗部落」。

後來部落居民向六十石山的農友學習金針種植技術後,金針種植成為部落最重要產業,但數年前因傳統金針價格暴跌,達蘭埠部落居民生計受嚴重衝擊,居民因資訊和技術不足苦於無法突破困境。

2003年在達蘭埠長老教會牧師張英妹建議下,透過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輔導,摸索轉型金針有機種植,並獲台灣世界展望會協助,逐漸開闢出一條生路。

達蘭埠部落6年來轉型生產無毒炭焙金針後,獲行政院原民會和花蓮縣政府支持,向IMO申請有機轉型驗證,IMO今年10月派查驗員到達蘭埠部落調查,逐一查驗所有驗證項目和調閱工作日誌及作物生長日誌,事後經IMO審查通過給予國際有機轉型驗證,為達蘭埠部落產業燃起生機。

帶領轉型的達蘭埠金針產業班長李連昌,對榮獲國際有機認證感到非常興奮,他原本一度要放棄金針有機種植,打算到外縣市工作維持生計,但因本來擔任產業班長的堂哥李永盛,在籌建達蘭埠展售中心期間因意外過世,李連昌決定放棄出外工作念頭,全力投入金針轉型工作。

金針有機栽培在不施用化學農藥和肥料情形下,須動員大量人力施作除草等田間工作,因人力成本較高,是一般農友想轉型有機種植常遇上的難題,但達蘭埠部落仍保有阿美族傳統換工制度和集體共耕、共營精神,人力問題很輕鬆獲解決。

李連昌指出,所有居民聚集在第1戶協助農事後,隔天再輪到第2戶,受協助農戶則負責準備所有人的當天飲食,透過傳統制度輕易解決人力問題,維繫部落傳統文化和人文,為部落帶來更好收入。

李連昌盼達蘭埠部落未來成為「有機村」,不僅讓祖先土地重現生機,部落居民人人有工作,甚至流落外地的年輕族人也能返鄉學習金針有機種植,傳承保存阿美族傳統的換工文化,讓達蘭埠部落走出黑暗部落陰影,開創部落產業經濟的生機和新希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