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家 vs 出版e時代

人氣 69
標籤:

【大紀元4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馮文鸞劍橋市報導)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的兩個分會—紐英倫和紐約﹐會員會友於4月19日下午在哈佛燕京圖書館舉辦「文學與出版座談會」﹐由於不少名作家齊聚一堂﹐所以吸引了上百慕名而來的聽眾。

王德威教授開場致歡迎辭中就已一語道破當天的重點話題—出版業在海內外均面臨新課題﹐究竟是甚麼呢﹖e世代對出版的衝擊為何﹖出版請聽八位作家們的心聲。

著有《我們的歌》、《賽金花》等暢銷書的趙淑俠作家﹐她首先談到當天的兩個驚喜﹕一是在燕京圖書館看到她寫《賽金花》的手稿﹔二是發現另一主講者周春塘博士﹐竟是她的老師—周邦道教授的公子﹐因此倍感親切。

趙淑俠談到文學與出版是藝術的連結﹐如哪種文章採哪種文體印刷﹐再配以封面﹐就是很高的藝術品。如今卻以節省成本為考量﹐還要求作家自己用電腦打好文章﹐缺乏美編﹐有的甚至找不到地方出版。

其妹趙淑敏著有《松花江的浪》、《乘著歌聲的翅膀》等書﹐她曾於1993年到過哈佛演講。她表示現代人被電影、電視和電腦所惑﹐但她仍認為這些取代不了「看書」﹐正如網絡文學取代不了出版。為了流傳﹐仍必須印刷成冊。

創立紐澤西「書友會」的孟絲﹐著有《漫遊滄桑》等書﹐談到出版社不像以前會主動詢問是否出書。她目前的寫作方向是改為藉旅遊挖掘其背後的故事﹐朝大家有興趣的方向寫﹐與出版相輔相成。

此次領隊的紐約分會會長趙俊邁表示﹐作家最珍貴的是才華﹐而今卻不值錢。他說「作家比讀者多﹐倉庫存貨比賣出的多」﹐來表達文人寂寞的酸味。

專程從加州來探訪兄長胡為真的作家胡為美﹐感性的將她與母親的生活點滴與大家分享。其母葉霞翟博士著有《天地悠悠》一書﹐內容描寫和胡宗南上將在烽火戰亂中的堅貞愛情和胡將軍光明磊落的人格。胡為美透露﹐此書已由胡將軍的孫女波士頓大學教授胡斯慧翻譯成英文了。

曾是台大《文星月刊》主編的周春塘博士﹐為了忠於自己的理想﹐當年毅然從土木系轉到中文系。他說﹐出版業雖變了﹐電子書取代傳統書本﹐但文學並未衰退。如哈利波特、達文西密碼仍熱銷﹐目前他剛完成《耶穌密卷》。

周教授指出﹐文學光憑作者是無法傳遞信息﹐須加上出版和讀者的參與。他說﹐文學是私密的﹐此時作家在孤獨的醞釀創造﹔而出版是放諸公眾。他將此妙喻為小我→出版→大我。

主要從事近代文學語言研究的張美蘭教授表示﹐文獻須靠出版才能流傳﹐她呼籲作家們不妨將「出版困難」的心聲寫出來。

著有《20世紀中國的出版研究》的張志強教授談到寫作是名利雙收的行業﹐大陸現今的圖書市場很大﹐有570多家出版社﹐而且品種很多。目前青春文學較熱賣﹐其次是網絡文學。一般先放到網上﹐讓市場去檢驗。如果很受歡迎﹐自然就會出版成書。

最後主持人張鳳再次歡迎和感謝姐妹分會光臨。據悉﹐此次紐約來了一輛巴士﹐除了當天的座談外﹐他們還夜宿波士頓郊區﹐第二天繼續遊覽此地風光。◇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作家黃娟新州談台灣文學
春日潤餅節 推廣林語堂家宴
王拓:苦難文學是橫貫古今的永恒主題
見證中國苦難  嚮往台灣民主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