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批評官員對和諧理論理解錯誤片面

標籤:

【大紀元4月6日訊】(自由亞洲電台記者安培報導)中國研究人員近日發表有關和諧社會理念建設的報告指出,各級政府官員對和諧社會的建設途徑沒有明確認識,有些官員的理解實際上是錯誤、片面或者扭曲的。

這一報告由北京大學中國政府創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主編,題為《和諧社會與政府創新》,被中國媒體稱為「首部中國政府創新藍皮書」。該書指出,有的官員把「和諧」簡單地理解為「穩定」,採用傳統手段加強對社會的控制,消除不同意見和聲音,壓制而不是輸導社會矛盾。

有的官員把完善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簡單地理解為擴大政府權力,從而加強社會管制,排擠市場和公民社會的作用。原湖北潛江市人大代表,時事分析人士姚立法先生說,「和諧社會」實際上是中國又一個為老百姓所厭惡的口號—

姚立法:「一般來講和諧就是講穩定,老百姓不能到北京上訪,或者是老百姓的利益受到損失的時候不能參與。構建和諧社會是中國高層提出來的一個口號。和諧社會的內涵是什麼,他沒有一個說明。科學發展觀等等這些說法老百姓本身就是非常厭惡的。但是下面的官員對中央的個口號已經是習慣了,不斷喊口號,這都是虛的。」

主編這一中國政府創新藍皮書的俞可平同時擔任中央編譯局副局長,被中國媒體稱為政府高層智囊人士。有一種觀點認為,俞可平公開大膽批評各級政府官員加強對社會的控制,有積極意義。姚立法先生說—

姚立法:「中共黨內和高層希望改革有實際的做法,這當然是存在的。我記得增量民主就是俞可平先生說的。就是說民主要漸進式的民主,不能搞暴風驟雨式的民主。他心裡也很清楚,中國改革不實行真正的民主就沒有希望,但是中共高層內部抵制民主的力量相當強大。」

這個中國政府創新藍皮書把各級官員對和諧理唸錯誤片面的理解列為影響政府創新的四大障礙之一。該書認為,一些政府部門利益遏制公共利益的實現,公共服務機制建設滯後,部分官員過於求穩定貽誤改革和發展的時機,這些問題也在阻礙著政府改革。山東大學退休教授,《百年禍國》一書的作者孫文廣先生說—

孫文廣:「我覺得一個社會要前進的話,要有一個競爭的基礎,各種力量的相互競爭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一個和諧,包括不同的政治力量的競爭和相互的批評或者是比較,這樣才形成一個穩定。不是說什麼都沒有,或者是大家和和氣氣或者是高壓之下不准你做聲,這也能形成一種表面上的穩定,而實際上是不穩定的。」

俞可平對中國媒體表示,政府創新不能搞政績工程和政治秀。他所編的中國政府創新藍皮書提到,要把和諧社會理念轉化成公共政策,必須推動政府觀念的改變。姚立法先生說,要政府官員轉變觀念談何容易—

姚立法:「一下子很難改變。從上到下,不許說真話,聽不得反對意見,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一邊。這些問題不解決的話,中國的改革也好和諧社會也好等等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孫文廣先生也有同樣的看法—

孫文廣:「我認為是不太好改了,政府現在是形成了一種定勢了。他有一定的意識形態,他有一定的方向。不要提出不同意見。想要改變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因為他沒有不同的觀念,不同意識形態的競爭,政治力量的競爭,在這個情況下必須要打破這個狀態才行。」

除了談到阻礙政府改革創新的因素外,俞可平所編的藍皮書也列舉了近年來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成效,比如,在農村建立了使2千多萬人受益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國學者稱中國基礎設施發展滯後
中國論語熱反映出中產階級渴求?
失地農民可能出現更多要求土地私有運動
政見發表 謝長廷:兩岸共同市場萬萬做不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