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適用墓:中國大陸的冷幽默!

標籤:

【大紀元4月7日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現在,讓人「斷魂」的不僅是對亡靈的思念,還增添了幾分對逝者「葬不起」的憂傷。

「陽宅能推出限價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解決普通百姓的住房問題;陰宅同樣應該推出經濟適用型的,讓絕大部份百姓都能『葬得起』」———清明節來臨之時,長期從事殯葬政策研究的廣東省社科聯副主席范英針對墓價過高的問題,在媒體上提出建「經濟適用墓」的建議。(4月3日《信息時報》)  
很「有才」的想法,讓人五味雜陳。人生不過生與死,這幾年,住房、上學、醫療等「活得起」的壓力令人窒息,而「死得起」的問題也跟著搗亂———很多城市的墓地都是打著滾漲價,漲幅高於商品房的比比皆是。就在兩天前,新華社還報導了浙江溫嶺「未建墓穴叫價五十萬,普通公墓每平方米價格超過兩萬」的消息,而跟這條消息有同樣「中心思想」的,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能看到。形勢逼人強,也就難怪會冒出這等「經濟適用墓」的建議了。

據媒體統計,廣州市每年有80%%以上死者火化後無奈將骨灰寄存在骨灰樓,只是因為墓葬價格太高,無法承受。可見,表面可笑的建議背後,掩蓋的是無數人的酸楚。希望政府推出「經濟適用墓」,就本質而言,跟要給普通群眾建經濟適用房、要有一批廉價公益醫院、公辦學校要有點公辦樣子等民間呼聲一脈相承,都指向了在一個越發市場化的時代裡,政府如何提供最基礎的公共生活服務。更市場,還要更公益,還要不返回計劃時代的老路,這不是一個小題目。  

在公共服務問題上,基本的結構是提供者、消費者和政府組成的三角形關係。在有限土地上解決更多人的「埋葬」問題,不是說要讓政府直接走上前台,開辦公墓公司,自己動手建一批墓穴,讓老百姓「死有所居」。按照以往的經驗教訓,政府直接下場參加遊戲,常常令現實更加混亂。當務之急,是必須對目前的殯葬市場定好規劃,加快改革,在坐對屁股的前提下,做好監管。

當下的問題是:一方面,大批公益性墓地通過招標承包等形式走向市場,缺少職能部門的有效監管,已經成了經營性墓地,藉助著供不應求的外力,他們像炒房一樣炒墓,炒昂貴的豪華墓,有限的地皮只能葬更少的人,最終令窮人更加「死不起」。而另一方面,表面市場化的背後,卻是「偽市場化」嚴重,殯葬管理人員和公墓企業經營者混在一起,甚至一套人馬兩個檯子,不斷鞏固著既得的壟斷利益,也令物價部門對墓園管理定價方面用力不足。不拿出魄力徹底砸碎這個利益鏈條,恐怕說什麼都是白搭。

「經濟適用墓」建議的背後,是日益浮出水面的「死有所葬」的矛盾。城市土地是有限的,但在海葬、樹葬、森林葬等沒有全面推廣,老百姓仍對普通墓園有著「入土為安」的精神依賴之時,政府必須擔負起更多的責任,把有限的土地投入到無限的為死人服務當中。在公益性墓地招標承包中,必須像當初推行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配售」那樣,確保廉價墓地的大比例;並通過權責清晰的管理,讓絕大多數墓地真能體現出大寫的「公」字來。

民生不僅僅是個「生」的問題,也包括讓人能夠有尊嚴地「死」的問題。在一個祭祀盛行的年代裡,這是更讓逝者安魂、讓生者不至於「斷魂」的公共之舉。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課堂講六四的政法大學教授辭職
王莽時期「九鼎」古墓西安出土
陜西發現中國迄今規模最大秦墓群
人生感悟:名利如雲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