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求廣或求深 升學主義為創意課程絆腳石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3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台北三十一日電)升學主義可能扼殺學生創造力,但創意課程設計則有助提升素養,以及教育品質。惟兩者能否結合,使學生於全心投入科研專題活動時,不因升學壓力而有所忌憚。高中教育內容是否對學生增加空間與彈性,值得探討。

若與日本可直升大學的高中生相較,台灣高中生自認,性格活潑或壓抑為兩地中學生最大差異。教育工作者則認為,本地高一、二生參與正規課程以外科研活動意願極高;惟高三因升學壓力,只能放棄進一步專題研究。

國立台中第一高級中學與日本早稻田大學附屬本庄高等學院為姐妹校,兩校分別參與台灣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高瞻計畫(High Scope Program,HSP)」,以及日本文部科學省的「Super Science High School」計畫(簡稱SSH);皆於教學上著重科學創新、發展特色課程,並強調與大學合作,以培育科技人才。

曾於去年5月赴本庄高等學院,與當地SSH班同學共同學習的中一中高瞻計畫班陳同學表示,個性活潑是他對本庄學生最深刻印象。

他說,本庄高等學院學生因未來直升早稻田大學,可於無升學壓力情況下,花費更多時間鑽研有興趣科學議題,並會自己動手做實驗;但台灣學生則著重課本內容,往往得花許多時間搞懂理論。

中一中校長蔡炳坤說,本地高中生的升學壓力始終存在。他舉例,高一、高二學生不管參加國際奧林匹亞競賽或科展意願都很強烈;但一到高三,擺在眼前的就是升學,若學測或指考成績不佳,縱獲其他課外活動肯定,對升學幫助仍屬有限。

他認為,高中教育內容是否對學生增加空間與彈性,值得探討。

事實上,國科會「高瞻計畫」,目的就在突破傳統分科式教育課程封閉性、教材單一化問題,更盼學校研發出創新而可行的前瞻領域數理與技術課程,以厚植中學生對新興科技的素養。惟相關成果對學生升學刻無直接加分效果,因付出與收穫未必成正比,徘徊於擠進優良學府窄門與科研專題興趣間,學生自須作出抉擇。

國科會科教處長林陳涌指出,「高瞻計畫」因突破「不考不教」傳統思維,確與大環境相衝突;他說,教師角色轉變和社會認同度都是計畫推動的挑戰。

然而,傳統分科式教育無法符合知識型社會跨領域科學素養人才需求,且學校數理和技術課程修訂趕不上新興科技發展速度,確為事實;國科會乃自2006年推動「高瞻計畫」,強調將新興科技融入中學創新課程中,並已獲初步成果。

舉例來說,台北市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統整藝術領域與數理學科,對學生實施新能源課程,除太陽能、氫燃料電池、生質能等內容外,亦涵蓋科學寫作;由於關懷觸角延伸至科學領域,該校指導老師指出,課程推動後,學生尤於科普寫作方面,已有令人驚喜表現。

另外,國立員林高級中學校長粘淑真表示,高瞻計畫亦有縮短城鄉差距效果。

她指出,非都會區學校資質優秀學生,因可獲資源有限,整體學習成果恐未若都會區學生。惟「高瞻計畫」推動後,員林高中亦獲機會邀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往演講、附近大學也可於教學或專題指導上提供擙援、參訪相關機構的接受度亦提高;她說,因學生可獲資源增加,有助視野拓展。

「高瞻計畫」刻有全台28所高中、職學校、逾5千學生參與;未來若進一步推廣,勢將面臨大眾教育與資優教育拉鋸、教師專業能力、教育制度牽制等挑戰。尤家長是否支持「考試不考」,但有助學生科技素養提升的相關專題探究?在升學至上前提下,答案相當明顯。

相關創意課程或專題研究,能否與升學結合,使學生無忌憚全心投入、發揮創意、展現活潑性格,終達提升整體科技素養目標,或值教育界、科學界人士深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