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華揚史威靈飛機公司成立13年 營運多舛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淑芳台北八日電)1995年成立的華揚史威靈飛機公司(SSAC),成立之初被視為台灣航太工業發展新契機,也有外交考量,但飛機研發、生產過程波折不斷,公司內部欠缺人和,加上前董事長郭清江爭議連連,讓政府前後投入逾6億美元回收無望,經濟部疲於奔命地救火,還是徒勞無功。

華揚史威靈公司是由統一集團、慶豐集團、太平洋集團、台翔公司、開發基金、中華開發等公司1994年投資成立的「華揚航太」,在1995年與美國SAI公司各出資50%合組的小型商務飛機製造公司,位於美國德州聖安東尼市。

SSAC成立原因除了台灣想要發展航太工業,也有政治考量。

當年台灣向美國購買F-16戰機,取得價值數億美元的工業合作額度,經當時時任美國聯邦參議員洛克斐勒引薦促成這項台美合資案;洛克斐勒也是後來促成前總統李登輝成功訪美的要角之一。

SSAC成立初期,航太工業景氣欠佳,SSAC原定1998年開始生產第一架飛機,但過程中出現設計錯誤,進度嚴重落後,面臨其他生產類似飛機的公司強烈競爭,靠著政府不斷增資,才得以維持營運。

1999年底,SSAC公司登記由合夥型態轉為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股東包括華揚航太、台翔航太、中華開發、耀華玻璃管理委員會(由經濟部代管)等。

截至2000年為止,台灣對SSAC的投資金額已從最初的5000萬美元,增加到2億5000萬美元。

SSAC研發的小型商務飛機SJ30-2,在小型商務客機機種中,具有航程較遠、速度較快、價格較低廉等優勢,是全球續航力最長的小飛機。2001年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小型商務飛機的安全與隱私性重受青睞,SJ30-2訂單大增至超過300架。

2002年4月,經濟部前次長尹啟銘以耀華玻璃管理委員會主委身分率隊赴美評估,認為SSAC產品仍有競爭力,但經營與管理團隊需要重整,隨後進行經營權改組,由前漢翔董事長蔡春輝取代前太平洋集團董事長孫道存出任董事長,並延攬曾在美國經營小飛機公司致富的台裔華人陳磊出任執行長(CEO)。

2004年SSAC再度要求政府增資,行政院指派當時的公共工程會委員會副主委郭清江率五人小組赴美進行公司整體狀況評估,在郭清江建議下,行政院再度增資1.6億美元。

2005年年初,郭清江接任SSAC董事長,同年10月SJ30-2終於取得美國聯邦航空署(FAA)頒發的型別認證(TC),可以進入量產階段。不過,SSAC資金實在「燒」得太快,加上郭清江解除陳磊職務,兩人關係緊張,公司內部傳言紛紛,黑函不斷。

2006年2月,耀管會主委、時任經濟部次長的陳瑞隆率隊赴美,評估後認為航空業屬回收期長、風險高產業,政府投資金額、比例已經太高,不宜繼續投資,應尋求策略性投資人;隨即委託美國Wachovia投資銀行代為接洽投資人。

2006年8月,SJ30-2量產的第一架飛機就發生機翼裝歪的狀況,量產時程延誤,公司面臨經營危機。經濟部緊急派漢翔團隊等專家前往補救,也承諾追究郭清江之責。

2007年7月,經濟部撤換郭清江,改由漢翔總經理羅正方兼任SSAC董事長。郭清江任內爭議極大,除了他經常以總統陳水扁人馬自居,大量撤換一級主管、一面裁員又一面增聘員工的行事風格惹人非議,他在職的兩年5個月期間,SSAC燒掉2.8億美元,公司市值大減。 

截至今年3月止,政府前後投入SSAC的6.19億美元資本全數用罄,公司還積欠應付帳款9918萬美元(其中包括由耀管會、國發基金貸款的8618萬美元)。

在此同時,SSAC尋覓策略性投資人並不順利,多次功虧一簣,直至今年才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EIDC創投公司簽署合併協議,由EIDC投資1.5億美元取得80%股權,分期償還耀管會融資。

這項合併案正由美國投審會審核,如果審查通過後,台灣決定不依約執行,將面臨違約訴訟賠償。

由於正值政府交接時期,經濟部已承諾會把最後決策留給新政府決定,不會趕在5月20日前處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