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獎得主陳佳慧: 注重音樂性表現

人氣 9

【大紀元7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新紐約報導)7月27日,2008年新唐人 「全世界華人小提琴大賽」在曼哈頓圓滿落幕,經過3天緊張激烈的角逐,音樂學院助理教授,來自新加坡的陳佳慧獲得了此次大賽的銅獎。陳佳慧在採訪中暢談三天的參賽感受,她表示會將自己的經驗與學生們分享,鼓勵學生參加下屆比賽,希望他們都能從古典音樂中受益。

「更注重音樂性的表現」

陳佳慧在決賽中演奏維尼爾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諧謔曲—塔朗特拉舞曲。她說自己想表達一種自由的主題,「我理解的維尼爾夫斯基曲子是一種奔放,不是羞澀,技術上必須達到了要求,也才能把風格表達出來。」

在演出中,她注重發揮那首曲子的音樂特點,「可能因為太投入於表達,技巧方面有些差錯。沒有十全十美把音樂和技巧都表達出來。演奏這首曲子有很多樂趣。」

進入了決賽的陳佳慧有機會將自己為大賽而準備練習的曲子都在台上拉了一遍,她覺得很滿足,「我感到一種滿足感,增強了信心和把握,也知道了自己以後在多長的準備時間內能演奏到什麼程度。」

但她表示對決賽中自己的表現「還是有些失望,因為平時練琴時會好很多。複賽的表現不錯,初賽時我非常緊張。」

相信新唐人大賽影響深遠

陳佳慧認為學習音樂可以提高一個人的個人修養,會影響到人生的觀點,當然,學習音樂不一定要成為音樂專家。

陳佳慧相信,「如果有很多電視觀眾都能收看到這個小提琴大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可能會有更多的孩子對古典音樂產生興趣。而那些已經在學小提琴的學生會發憤圖強,以後可以到紐約來參加比賽。」

推薦學生參加下屆大賽

陳佳慧表示會推薦自己的學生參加下一屆比賽,「我的經驗是,讓他們準備好所有的曲子。花長一點時間練習,機會則比較大。最重要的是努力。一些學生有時拉得好,有時拉不好,他們期待在比賽的時候會發揮得很好,這是不行的。因爲比賽是一種在很緊張的情況下進行的,如果你沒有準備到有120%把握,在比賽中就不可能發揮出100%。所以不能靠運氣。」

「學生畢業後,人生經驗比較豐富,才會更注意表達音樂,在學生時代,著重技巧的練習,個人風格也不是老師教給學生的。也不是逼出來的。對音樂理解力強的話,通常在技巧上可能還沒有做好。 」

改變自己才能有突破

參加過大賽評委、小提琴大師雪莉‧克魯斯(Sherry Kloss)女士兩小時的「大師課」,陳佳慧覺得很有幫助,「我特別喜歡她講的放鬆肩膀那一段,這是一個普遍的問題,我絕對同意她的觀點。我也只是在4、5年前才學會放鬆肩膀,在這之前我已經拿到了小提琴博士學位,演奏過很多很多音樂會,算是一個專業人士了。那時如果我的技術方法不改變的話,我就無法進步,更無法做到今天所能做的一切。由於屬性上和技術方法的根本改變讓我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因此,我很感謝一位夏日班的老師。」

陳佳慧認為「大師課」對十幾歲的參賽小提琴手會非常有幫助,「讓一個年輕的學生透視自己,暴露出不足很重要。」

好的音樂演奏者必須是一個好人

陳佳慧說,「我的演奏風格得益於我的小提琴老師David Takeno﹐他教給我很多對巴哈的理解﹐他認為音樂的表達與人格關係非常密切﹐音樂演奏如其人。如果想做一個好的音樂演奏者﹐你必須成為一個好人。不管你是什麼性格﹐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會進入到音樂演奏之中。」

陳佳慧7歲時學習鋼琴,後選修小提琴。13歲時作為小提琴手加入新加坡青年交響樂團,後加入世界青年交響樂團,曾隨團參加全球巡迴演出。17歲時,陳佳慧去英國倫敦Guildhall音樂學院就讀於小提琴專業,師從於小提琴家David Takeno。后在美國克里夫蘭(Cleveland)音樂學院獲得小提琴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師從於小提琴家David Updegraff。畢業後曾任教過美國兩所音樂學院,目前擔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音樂學院助理教授,主教小提琴。(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小提琴家的肖邦:亨里克‧維尼亞夫斯基
組圖:華人小提琴大賽剪影
決賽高潮拼功力 專家點評特色
快訊:小提琴大賽大獎出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