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GDP 歸正衡量經濟水準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7月31日訊】經濟發展一直是衡量一個國家總體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但是隨著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日益虧乏﹐人們已經開始越來越重視經濟發展的代價﹐綠色GDP的概念出現了。

GDP 的中文全名是國內生產毛額﹐二十世紀以來GDP的數值一直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總量的主要依據。GDP通常是折合成美元來估計的。現行的以GDP為核心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由于忽略非市場產出、環境破坏、資源浪費方面的有關計算,因而越來越顯出它的片面性。由于經濟活動中,對資源消耗和對環境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而長期忽略這种負面影響的后果,不僅高估了GDP帶來的經濟福利,還容易助長人們對資源的濫用或對環境的破坏。

綠色GDP

綠色GDP (Green Economic GDP)可以縮寫為GeGDP,中文譯為綠色經濟的GDP,簡稱為綠色GDP。綠色GDP的值小于GDP的值,即GeGDP的值等于在現行GDP核算值的基礎上,再減去以下兩項數值:一項稱資源耗減成本(這里講的資源主要指土地、森林、礦產和水),另一項稱環境降級成本(是指因環境破坏引起環境等級下降而應計入的成本)。綠色GDP的公式表達為:GeGDP = GDP – 資源耗減成本 – 環境降級成本

綠色GDP核算的核心困難是,對環境資源———如森林、礦藏、海洋等的估价沒有一個客觀標准,對資源耗損、環境污染的估价更沒有客觀標准———這個客觀標准是指市場公認的价格。由于環境資源從未上市場交易,就沒有价格。

比如森林,除了生產木材,還有多种生態功能,但現在只計算木材、林地的“价值”,至于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等生態功能到底值多少“錢”,沒有上市場交易過;砍掉一片森林導致水土流失、物种滅絕,它的損失究竟值多少“錢”,更沒有一個市場公認的价格。這就不好核算。

經濟發展與生態赤字

近二十年來中國的GDP增長迅速﹐但是環境的破壞也是觸目驚心。

早在1996年,有關部門和世界銀行聯合對此作了個探討性的研究,其研究結果是,在1995年,中國水和空气造成污染帶來的經濟損失,大體上是540億美元,占當年GDP的6%-7%。

多年以來,無序開發已經嚴重透支了國人的生存資源,中國的GDP中,相當一部分是靠犧牲后代的發展机會獲得的,它實際上不是業績,而是生態赤字。


重慶一個完全被綠藻覆蓋的湖泊﹐咋一看﹐仿彿是草坪。(Getty Images)

還有學者提出更惊人的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李培林認為,中國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國土嚴重超載;人均自然資源是世界平均值的約1/2;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5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量的1/4。同時,單位產值的礦產資源消耗与能源消耗卻是世界平均值的3 倍;單位產值的廢物排放量是世界平均值的數倍,而單位面積的污水負荷量是世界平均數的16倍多;中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約為發達國家的1/35。

通過這种測算,中國的綠色GDP增長是負數。因此﹐提高環境意識﹐走上正常的經濟發展道路已經是全國上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黑色GDP

其中“黑色GDP”是指犧牲生態環境殺雞取卵獲得的GDP,也即生態成本。在經濟活動中,由于資源過度消耗、生態退化、環境污染而造成的危害,需要補償和治理的投入,這些投入是貨幣化計算的,可以直接進行成本核算。

譬如因過度開采、過度捕撈、過度放牧造成生態退化,目前依實際情況不同,每年都有治理風沙、治理江河湖泊、退耕還林、保護農田与改造低產田的投入;而對工業生產造成的排污治理、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毀林沙化的治理等,每個地區也都會有投入,都可用貨幣化計算。

依此核算和制定出一些“黑色GDP”的限量指標,如万元GDP能源消耗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GDP“三廢”排放量;万元GDP全社會勞動生產率;万元 GDP投入產出率;万元GDP行政費用等。以水為例,据有關資料表明,1999年中國每万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是日本的18倍、美國的22倍。

換個活法

差距為什么會這麼大呢﹖這首先是因為發達國家的環境保護相對做得比較好(主要是通過嚴格的法律和經濟激勵制度實現);第二,發達國家的GDP中,大部分為高附加值的第二產業和很少消耗資源与環境的第三產業的產值。日本最為典型,本國的資源和環境几乎原封不動;第三,發達國家有很多大量消耗資源和環境的產業,建立在他國國土上利用他國的資源進行生產;第四,發達國家出口的是低資源消耗的高技術產品,進口的是高資源消耗的產品。后3條的結果是發達國家本國收入增加而環境成本由他國承擔。

而中國則正好相反,目前中國大陸的外貿依存度已達到60%,這樣大的出口量,無疑是好事,但出口的產品,很多是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生產出來的,從這個方面講,其實是把污染留給自己,替發達國家節約了環境。

對于綠色GDP的呼喚,并非簡單地去改變經濟增長的測度方法,而是要改變經濟行為本身,是要探索從傳統發展模式向可持續發展模式的轉變,像有的學者說的“換個想法,換個活法”。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協和山莊和台灣新竹市 啟動為期兩月藝術交流
質疑圖利開發商 紐約市五區居民反彈「應許城市」
巴以衝突爆發後首次以色列大遊行 警局嚴陣以待
109分局社區聯絡官黃凌欽 晉陞為警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