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陸客來台後 兩岸文化差異將是下一步考驗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馮昭台北六日電)新政府上台一個半月,兩岸周末包機啟航,終於帶來旅遊界期盼多年的大陸觀光客。在各界熱情迎接貴客,高度期待陸客為低迷的台灣經濟帶來活力之際,台灣民眾不能忽略,相隔近六十年的兩個社會重新在台灣接觸後,將有很多文化差異需要時間適應。

為迎接陸客,部分遊樂區和飯店開始增設簡體字指示牌,立即引起台灣社會正反兩面評價。有的店家認為這是為方便大陸觀光客;但有人從政治面解讀,認為不需要「自降國格」;也有人認為正體字才是台灣特色,什麼都改成跟大陸一樣反而沒有特色。

接待過許多大陸貴賓團的花蓮美崙飯店總經理陳鐵官表示,美崙飯店會印製簡體版簡介提供房客,但目前不考慮在飯店內增設簡體字指示牌。

他說,一方面更換設備需要經費,另一方面,美崙飯店的接待經驗,大部分大陸旅客看正體字不是問題,很多問題是兩岸的習慣用語不同。

陳鐵官舉例,有回一名大陸朋友拿了份大陸報紙,標題寫著「午后車禍」,他怎麼看都覺得是下午發生一場車禍,搞了半天才知道,「午后」是「舞后」,在台灣稱為「舞女」,也就是舞女發生車禍。陳鐵官說,每個字都認識不見得就看懂,這是用詞解釋問題。

「大陸踩線團來了」,當新聞媒體像寫日記般報導大陸踩線團在台的一舉一動,台灣有很多觀眾和讀者卻是滿滿問號,什麼是「踩線團」?踩什麼線?經常與大陸接觸的旅遊業者則解釋,換成台灣的常用語,「踩線團」就是「考察團」或「體驗團」。

位於日月潭的中信泛麗雅酒店為迎接陸客首發團,增印簡體版酒店簡介、旅遊資訊等,客房內的產品使用說明也有簡體版,但泛麗雅酒店也暫不打算增設簡體字指示標誌,而是由中信觀光開發提供員工教育訓練,聘請中國大陸籍配偶為員工上大陸日常用語課程。

例如台灣說「搭計程車」,大陸叫「打D」;台灣說「大眾運輸工具」,大陸稱「公交」;台灣說「廁所」,大陸則稱「衛生間」。

用語差異只是兩岸文化差異中的一種,未來兩岸還有很多觀念差異需要時間溝通。大陸踩線團來台十一天,不解台灣的風景區為什麼垃圾桶這麼少?為什麼飯店不提供拋棄式盥洗用具?但這些疑問對於台灣民眾來說則一點也不怪,因為這裡主張將垃圾帶回家,不要留在風景區;而且為保護環境,垃圾要減量,減用塑膠袋、少用免洗筷和推廣環保旅館,都是正「夯」話題。

「準備好了沒?」最近一個多月,這句話成了台灣的流行發語詞,然而,旅遊業是以服務為主的行業,交通部觀光局長賴瑟珍在歡迎陸客來台晚會上說,「服務的境界是永無止境的」。因此,台灣準備好的,如果只是硬體設備,那還不夠,未來,還要有如何面對兩岸文化隔閡的準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