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市無障礙之家教保員訓練 借鏡德國經驗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十二日電)為增進教保員專業知能,高雄市無障礙之家正舉辦的「教養工作坊」在職訓練,邀請留學德國的博士陳南潔以德國教養機構成果,傳授德國經驗,讓教保員對重度及多重障礙者有更多元層面的思考,增進與重度及多重障礙者溝通技巧。

「教養工作坊」有三十多位教保員參加,指導教保員在服務計畫的設計與執行上,促進專業及自我成長。

課程首先對重度多重障礙者重新定義,不侷限以智能發展及障礙程度為義,而是重視障礙者社會參與度。

陳南潔說,德國以對生活品質滿意度為指標,而生活品質滿意度表現在身體滿意度、社會關係的滿意度、個人物質需求滿意度、社會參與滿意度及心理情緒滿意度五大範疇上,教保員是否塑造符合障礙者個別需求的生活品質,端看教保員能否具備解讀障礙者的表達模式,並深信每位重度及多重障礙者都有表達其需求的能力。

她說,不要把教育目標設想太高,給身心障礙者一點不一樣的東西,能影響他們改變現況,就有教育意義。

陳南潔指出,重度障礙者普遍不具語言能力,如何觀察障礙者潛在的溝通能力,就好像是在為謎團解密。德國重視建立障礙者個人檔案資料,包括慣用語及特殊事項等。舉例說,某位障礙者如不吃飯就會造成癲癇發作,若能完整紀錄與障礙者生活有關的各項資料,就可減少意外發生,或彌補因教保員流動,新進人員不了解所造成的損失。

她表示,德國在照顧人力充足下實施個別化教養統合方案,以個案為中心,和障礙者共同研議個別服務方案,透過機構提供的服務,滿足障礙者基本需求,增強其自信,促使障礙者在能力範圍內可以去選擇正常化、人性化的生活環境,值得借鏡。

陳南潔強調,無論中外,如何幫助障礙者可以去選擇,達到自主能力,都是教保員要努力的方向及目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