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克:美國大選觀察

魯克

【大紀元9月11日訊】今年初,美國兩黨初選已進入白熱化,在眾多的候選人當中,美國人要決定誰最有資格進入下一輪總統對決。在網友推薦下,我也好奇地參加了網上的一個測試,找出「誰最匹配你總統選擇」http://minnesota.akamai.publicradio.org/projects/ongoing/select_a_candidate/poll.php?race_id=13,結果發現,在各個議題得分最高的居然是麥凱恩,奧巴馬則倒數第四。

其實,我比較支持的共和黨候選人湯普森(Fred Thompson,《Law & Order法律與秩序》的演員)猶如裡根,我認為是保守派的最佳人選。超級星期二,共和黨初選的選舉結果出爐,就如我的測試,麥凱恩寶刀還真未老,成了超級大贏家,於是我期待其他州的選舉結果,可戲劇化的是,大多數的保守派的候選人落敗沒有堅持,最後他們紛紛退選,連呼聲很高的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也出局了。

作為保守派理念的支持者,我深為2008年總統大選憂心,麥凱恩其實不算保守派,或者說他的觀點並不能代表保守主義核心的理念,說得再簡單一點他屬於右偏中,非右派。(民主黨左,共和黨靠右)

麥凱恩選情不利

麥凱恩,活躍於美國政壇時間很長,歷練多年的兩黨政爭,他變得越來越不持守本黨Party Line(政治路線)。用他的支持者的說法,所謂「國家優先」。翻看麥凱恩在參議院的投票記錄,他忽左忽右,經常跨越黨派界限,在減稅以及移民政策,全球暖化等議題經常和共和黨的保守派意見相左。

麥凱恩初選勝利是不是代表著中間選民參與投票積極性漸高?或是多數保守派民眾甘願保持沉默?奧巴馬認為是美國人民已經厭倦了保守派的路線,要求改變華盛頓的政治面貌,要求政府積極干預和作為,給人民更多的希望,改變「You are on your own」(要你自己看著辦的意思)的狀態,果真如此麼?

而奧巴馬是一匹政壇黑馬,就像當年參選的克林頓,憑藉著出色的口才以及左派選民的衝動,一躍而起,選舉路上勢如破竹。他的支持者瘋得上象患了幼稚病,把「希望」、「改變」、「我們能行」、「只要相信就能改變」的口號喊得聲嘶力竭,以為把黑皮膚的人拱上總統寶座,就能改變世界,就成就了美國民主的MIRACLE。奧巴馬這麼年輕能行麼?克林頓起碼作過州長,而奧巴馬無論在耶魯學院還是在參議院,沒有人說得清他的觀點到底是怎樣的,在參議院,朱利安尼說他的投棄權票居然高達130次,至於他的執政經驗和管理能力如何,他的支持者只要「I believe」(我相信)就行了。

媒體的一些選舉觀察家甚至把這次大選和1980年卡特對裡根那場選舉作比較。1980年總統選舉也是要「Change」(改變),卡特是要連任,可他的支持率卻很低,只有21%,經濟也非常糟糕,不僅高通漲而且高失業率,當時媒體大幅報道了伊朗人質危機問題,讓政府處於非常難堪之地。當年的卡特政府,如今的布什政府,確實有點大勢已去的感覺。

雖然布什無法再連任,分析家們硬是把麥凱恩當作布什第二,把共和黨的選舉處境等同於當年卡特選情,低支持率(布什支持率30%左右),高油價,經濟正走向衰退,加上反戰民怨聲浪高漲,又碰巧Gustav颶風來襲(三年前的Katrina颶風讓布什民調一落千丈),簡直形容得如霸王的四面楚歌。而對於媒體熱衷的奧巴馬,雖然奧巴馬缺少執政和處理國際事務的經驗,也沒關係,邊干邊學就行了,而且當年裡根競選時媒體不也是這樣說他麼?可是最終,裡根不僅勝選,而且連任,並取得了冷戰的勝利。期待奧巴馬是可以理解,畢竟共和黨執政八年了,人民想換換看的意願很高。

的確,很多保守派的政論家,也對麥凱恩選情比較憂慮,從競選資金來看,奧巴馬籌集的遠超過麥凱恩,就今年六,七月份,候選人媒體出現率(Candidate Visibility)來看,奧巴馬達到70%多,而麥凱恩只有10%,而奧運會之後,民主黨人大會,媒體更加投向奧巴馬。而共和黨大會,偏偏來了颶風,媒體於是”見風使舵”。媒體一面倒地傾向奧巴馬非常明顯,根據Fox News/Opinion Dynamics 七月底的調查,67%的受訪者認為媒體希望奧巴馬勝選,而認為媒體支持麥凱恩只有11%,而認為正面報道奧巴馬的占46%,而對於麥凱恩只有6%。

失敗的民主黨大會

儘管如此,前裡根的助手和演說撰稿人魯賓孫(Peter Robinson)對麥凱恩勝選仍表示樂觀。他說真正能力被媒體低估是麥凱恩,而不是奧巴馬(的確,奧巴馬被媒體都吹上天,當然沒有低估的問題)。魯賓孫認為奧巴馬的民主黨大會很失敗,既乏味不著邊際,又沒有實質性的東西。大會注重形式卻根本沒有涉及到美國民眾最重要議題,《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克瑞默爾(Charles Krauthammer)在大會之後撰文「沒人認識的奧巴馬」說「奧巴馬的同僚在哪?弟兄在哪?政治或心靈夥伴在哪?這場大會的詭異之處在於,中心人物是一個完全白手起家的人,一個耀眼神秘的《大亨小傳》主角蓋茲比。足以理解的是這個被神化的人是一個陌生人……」連奧巴馬的妻子的演說都沒有讓我們瞭解奧巴馬,完全是為了黨內大會而聚集,為了吹捧而誇耀,沒有讓選民產生什麼印象。

而且本屆民主黨代表大會,也算異數之一了,奧巴馬說「變」,結果,大會從全國招徠了眾多同性戀者,其人數占總數的8-9%,若按照皮膚顏色來分,黑人又多達20%,都創了歷屆之最。但這能給外界什麼信息?是黑人搞種族大反撲呢,還是同性戀要鬧婚姻大革命?而且在他們風光的背後,卻給丹佛(大會地點)當地人留下負面的印象,這些自由派分子,口裡喊著環保,卻四處亂扔的垃圾,手裡舉著「節能減排」,但被浪費掉的食品堆得一塌糊塗,媒體拍下圖片簡直讓人不堪入目。

奧巴馬的墮胎法案中,出爾反爾

魯賓孫說選情現在已經發生逆轉,主要來自兩個因素,第一,奧巴馬在歐洲柏林演講鏗鏘有力,讓現場的十多萬德國人叫到瘋,可是回到國內,在回答牧師 Rick Warren的關於墮胎的問題時,卻成了縮頭烏龜,說什麼「above my pay grade」,(不由我來管)。如此回答,連其本陣營,非常著名的律師Doug Kmiec都聽不下去,說奧巴馬「對這類嚴肅的問題回答得太圓滑了」。

關於墮胎議題,基督信徒的奧巴馬卻在這個議題上卻沒有持守生命權益的立場,反而堅守黨派的自由路線。

關於奧巴馬墮胎質疑,始於2003年3月,一名叫Jill Stanek的註冊護士向伊利諾斯州立法機構,即奧巴馬所在的衛生及人道服務委員會匯報,說她所在的醫院將墮胎後仍存活的嬰孩丟棄到廢品污物間,任其死亡。她要求委員會通過2002年的活產嬰孩保護法(Born-Alive Infants Protection Act),來捍衛嬰孩生命的權益。當時奧巴馬是該委員會的主席,他和他的民主黨同僚以6對4槍斃了該法案。

奧巴馬給出的一個解釋是,該法案沒有把它並不適用於Roe vs. Wade(羅伊案)的裁定說清楚,如果其中有些類似維持原聯邦法案(羅伊案)的語句,比如說其目的不是為了推翻所有墮胎的權益,他就會贊成此項法案的通過。後來「國家生存權益委員會」(NRLC)調查發現,這項法案已經有了奧巴馬所謂的保護(羅伊案)墮胎權益的意圖的相關語句,但是硬是被奧巴馬等否決了,也就是說奧巴馬在撒謊。

相比 麥凱恩的回答,高調、明確、堅定有力。他不說虛偽的「政府要想辦法減少意外懷孕」的話,而說「我明確而堅定地反對墮胎,因為人權始於卵子受精。」這讓保守派堅定了對麥凱恩的支持。記得在初選階段,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也就是因為支持墮胎權益,而讓保守派基督徒棄之而去的。

競選搭檔

魯賓孫又提到競選搭檔的問題,認為麥凱恩選擇佩林作為競選搭檔,絕對是出奇制勝的高招。讓佩林做副總統候選人鼓動了保守派的積極性,而且召喚了那些改革的獨立選民,也讓人們激起了媒體對政治新星佩林的關注。魯賓孫說當年裡根因為在加州,不是政治媒體中心,沒人注意他,小看他,而對於麥凱恩,這位「老將」,大家似乎早就知道了,所以沒有太去關注。而佩林出現的消息,如同沉悶的夜空升起了七彩的焰火,大家都想抬頭看看究竟。

據Fox新聞台報道,佩林在共和黨大會的首度演講,吸引了3千7百萬觀眾。按照尼爾森(Nielsen)的統計,她的演說超過了民主黨大會中任何一場輔選人士演說(克林頓夫婦,拜登,更超過媒體吹噓最有看頭的奧巴馬夫人的1,500萬人次),收視率僅低於奧巴馬3,800萬人, 其中女性選民遠遠超過男性,克林頓夫人很遺憾沒有走到競選的決勝戰,但是麥凱恩卻把一位女性送上了副總統候選人的歷史性的高位。

麥凱恩宣布副手之前,台下已經掌聲雷動,「總統,生日快樂!」的歡呼聲此起彼伏!讓麥凱恩一度無法開始,更有戲劇性的事,當佩林上台告訴大家,今天又是她和托德結婚20週年紀念日,台下一片沸騰!據電視媒體CNN介紹,佩林是阿拉斯加州州長,曾任兩屆市長,是五個孩子的母親(其中大兒子即將赴伊服役)她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很尊重生命的權利,反對墮胎,為此堅持產下一個患有唐氏綜合症的baby。

自從她接受麥凱恩要求擔任副手,她的故事也隨即流傳開來,媒體爭相報道,佩林原本是一名普通美國人,從小鎮的選美皇后,到市議員,市長,最後高票選上阿拉斯加州長一職。她不是名校精英,沒有出生於顯要家族,但是她依靠她的努力,在政壇成就非凡。她力主改革,消減政府開支,反對增稅,在清查腐敗的鬥爭中,她頂住了阿州黨內的高層勢力和大石油公司(阿州最大的企業)的壓力,這不僅讓前阿州州長下台,還扳倒了阿州的檢察官以及共和黨主席,最終改變了阿州的權錢交易的政治面貌。在出任州長才兩年,她支持率已超過80%。而這些改革的成就,奧巴馬一點也沒有,怎麼好意思奢談改變。

佩林在共和黨的演講,影響非同尋常。演講之後,《華爾街日報》的讀者評論如雪片般飄來,有人說:「一星期之前,我還不認識她,……現在我清楚了,她是活生生一個人,這是政壇很少見,……以前我們選了一位從前線(民眾中間)長大的總統,亞伯拉罕林肯,我們又找到了一個來自前線的人。」「我們相信,真正的競選才剛剛開始,佩林將要帶領美國的普通民眾站起來,投上自己的一票。」「這真是最讓人興奮的時刻,最吸引人的情節……昨晚一位政治超新星,在電視機觀眾前,顯示了她溝通的技藝。」

麥凱恩和佩林的這組改革的候選人,奇跡般動員了保守派大陣營。共和黨大佬湯姆‧迪雷全力出面相挺,媒體保守派的評論家林博(Rush Limbaugh)以及英格拉哈姆(Laura Ingraham)決定改變初衷,支持這隊夢幻組合,裡根長子邁克.裡根稱讚副總統候選人佩林甚至說:「歡迎你回來,爸爸!」而最新的Rasmussen民調顯示副總統候選人佩林的受歡迎程度竟然要超過了奧巴馬。

在宣佈佩林為副總統候選人的當天,麥凱恩網站,收到的競選經費達到400萬美金,這是前一天的六倍。這也使麥凱恩的接受共和黨提名演講,收視觀眾突破性地達到4,000萬,超過了在民主黨大會的任何一場演講。如此看來,佩林讓麥凱恩受到廣泛的關注和支持,民調結果翻盤幾乎是肯定了。

美國一些青年人期待奧巴馬的參選能像摩西一樣帶領他們走出困境,可是奧巴馬對自己的外交能力卻沒有信心,就拉來拜登做副總統候選人,結果強化了共和黨對其能力的指控,本來奧巴馬歐洲之行已經收到很好的效果,結果66歲的拜登老面孔的出現,為他的競選大打折扣。奧巴馬說「改變華盛頓舊的政治」, 而拜登絕對是玩弄華盛頓的舊政治手腕的高手,在參議院36年,卻得不到民主黨總統提名,就是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拜登非但幫不了奧巴馬改變華盛頓兩黨政治惡鬥醜態,而且還會倒過來拖其後腿。

在拜登被奧巴馬選為副手之後,一些專欄作家馬上提出質疑,揪出拜登的老底。在1991年10月,拜登任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期間,主持了對黑人法官托馬斯(Clarence Thomas)的任命聽政,他對托馬斯簡直是暴跳如雷,而對指控他性騷擾的希爾(Anita Hill)卻莫名的心慈手軟。

http://www.aliciapatterson.org/APF1602/Graves/Graves.html)。托馬斯在回憶錄《我祖父的兒子》中,也提及拜登對他惡劣的態度,「拜登對我任命法官的第一個問題,不是他答應的softball(柔和提問),而是給我當頭棒喝(beanball)……」連民主黨同僚都深知托馬斯被他修理得很厲害。裡根對另一位大法官布克(Robert Bork)的提名遭遇同樣如此。我曾看過CNN直播的幾場由布什總統提名的官員聽政會,拜登似乎總是百般刁難,其表現完全出於本黨派立場,很少有妥協。

拜登雖然是外交委員會成員,但在外交問題上也是很無能,而且在伊拉克問題上他大錯特錯,他反對增兵,反覆的強調伊拉克政黨和解才能維持政局的穩定。事實上,恰恰相反,在增加美軍後,局勢才穩定下來。

就如挺他的克林頓一樣,拜登的道德也成問題,在1987年,拜登參加總統競選,而在初選中就被報料,剽竊他人(前英國的工黨Neil Kinnock)的演講,後來又被揭發他在法學院讀書的時候就開始剽竊他人論文了,在這些指控之下他不得不乖乖退出競選。

今年,拜登又參於民主黨總統提名初選,結果得到的票數還不如佩林選那個小鎮市長時得到的多。而那個小鎮只有九千人口,她還有民主黨對手拿去的選票,可見拜登得的票有多少(這是在民主黨的全國範圍)。媒體吹噓說,拜登能像希拉裡克林頓一樣,拉來藍領工人的票,而事實上,就算拜登拿到他所在的州選舉人票(Electoral College Vote),也只有三張,候選人要獲勝則需270張,搭配拜登助選,實在是差得太遠。

奧巴馬要改變國會的醜惡政治,單方面改變怎麼行?一定要跨過兩黨中間的走廊,可是歷史記錄表明拜登和奧巴馬屬於民主黨內極端左派,缺少跨黨妥協的勇氣和公關的能力。而事實上佩林在阿州為了清除腐敗,不惜和民主黨合作,扳倒了本黨主席,而堅持國家優先,能走中間的路線的麥凱恩也有具備公關能力,更可能改變兩黨政治惡鬥的現實。前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利博曼,如今肯為麥凱恩站台助選,正說明了這點。

麥凱恩雖然是中間派,或說共和黨的偏左翼。但他還是強調減稅、小政府、杜絕浪費和腐敗。他說:「我要提前警告華盛頓的那些過時的,亂花錢,不做事,先考慮自己,再考慮國家的官僚們,你們的人生就要被改變!」顯示了他改革的決心。他說:「可不想從富人那裡拿走一分錢。我希望每一個人都發財。」

在如今深陷次貸危機,伴隨著高通膨,高失業率的美國經濟,麥凱恩的說法至少讓商業界鬆了口氣。美國今年一、二季度,全國GDP仍然有增長,並非負值,離媒體唱衰的「所謂將完全步入衰退還有一段距離」。高油價也有所回落。颶風沒有那麼嚴重,沒有影響到油價。經濟狀況對選舉的關鍵,目前民調,在經濟議題上,許諾過多的奧巴馬暫時領先。

而麥凱恩用佩林做副手(她主張開採阿州石油),可能說明麥凱恩已經改變了原來不開採本土石油的立場。而民主黨希望美國減少對外國的石油依賴,卻以「保護地球為由」杯葛在阿州的北極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ANWR)開採原油,結果本國的石油白白從海底流到別國,造成國內石油供應緊張狀況得不到有效緩解。

當然,總統選舉獲勝與否關鍵要看,現在美國民眾怎麼想。民調顯示,在反恐和伊拉克戰爭等議題麥凱恩是領先的,在經濟以及健保醫療議題,麥凱恩處於弱勢。我們期待接下來的總統辯論,希望麥凱恩在辯論中好好表現,能夠說服美國民眾,他才是美國民眾正確的選擇。

2008年9月7日

轉自「路客郵報」http://lukepost.blog.hexun.com/22771805_d.html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美國投票新技術給大選帶來新挑戰
新唐人直播預告:美總統大選熱戰展開
美黑人共和黨人仍堅定支持麥凱恩
多重效應顯現 麥凱恩支持率大幅提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