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峰:什麼才算是中國真正的福利?

張貴峰

標籤:

【大紀元9月13日訊】有人說,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經濟發展水平有限,社會福利只能從低水平起步、循序漸進解決,而不能一蹴而就去追求「從搖籃到墳墓」式的高福利,這種說法無疑是合理的。因為,低福利確實是高福利的基礎和前提。但現在的問題是:目前我們真的已處於低水平福利了嗎,或者說,現行的社會福利制度是否已經算是福利?

  顯然,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首先搞清楚這樣一個前提:什麼是福利?依據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秦輝的分析,所謂福利,其實就是通過社會二次分配能導致基尼係數顯著下降的制度供給,通俗直白地說,也就是一種能夠「損有餘而奉不足」,通過調節社會收入分配,使之向處於社會最貧困不利地位的弱勢群體傾斜的制度。否則,如果「二次分配以後基尼係數反而擴大」,收入分配事實上是在「損不足而奉有餘」———「用窮人的錢去補助富人」,那麼,便無「福利」可言,而只能稱之為「負福利」。

  以此觀之,目前我們的許多福利或者說社保制度———無論醫療,還是養老、住房等等方面,顯然還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福利」,「負福利」的特徵很明顯,這正如秦輝直言的:「我們不要說離福利國家還差得十萬八千里,就連距離零福利都有一定差距」。以醫療福利為例,雖然近年來針對農民的新型合作醫療已從無到有建立起來了,「負福利」的狀況稍有緩解,但總體上看,從農民的合作醫療,到一般城鎮職工的職工醫療,再到機關幹部事業單位員工的公費醫療,基本格局仍然是一種「負福利」狀態———最弱勢群體(農民)保障程度最低,最強勢群體(幹部)的保障程度最高。據此前中科院調查報告披露,「中國政府投入的醫療費用中,80%是為了850萬以黨政幹部為主的群體服務的」。而在養老保障方面,情況同樣如此:農民的保障最差,一般城鎮職工次之,而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的退休待遇則最優。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二次分配以後「基尼係數」反而擴大了。

  所以,對於社會福利問題,目前的當務之急,并不是去爭執高福利還是低福利更適合國情,而是站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緩解利益衝突矛盾的高度,儘快去扭轉和解決「負福利」的問題———使之早日由負轉正,讓福利名副其實。@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單飛系列之(十)單飛也精采
捐款助受暴媽媽  做公益還可獲贈眼膠
蒙郡政府舉辦社區保健服務說明會
微軟大溫哥華開業 廣攬頂級人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