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寒山:非洲兄弟在北京找到了光明嗎?(二)

【大紀元9月19日訊】我們9月4日的節目中介紹了不久前由新華社和下屬的國際先驅導報在非洲舉行的有關非洲人對中國看法的民意調查。這個調查對16個非洲國家中 121個所謂有代表性的人士發出了調查表,回收到 43份。對一個九億人口的大陸來說,43份答卷根本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但就是這個實際上根本無法反映非洲民意的調查,卻在中國大陸平面和電子媒體上得到極大渲染,企圖造成這就是非洲人心目中的中國的印象。

看一下由新華社總結出來的這些問卷和採訪的結果,它們似乎比中共黨代會政治報告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講話稿對中國的評價還要高。例如,調查結果中說中國在非洲有四大正面形象。第一是政治制度符合國情,很多人認為中國是民主國家,中國的政治制度符合中國國情,” 中國政治的優越性在於它能促進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一名烏干達人士認為,完善的政治制度使中國能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 。他堅信中國的政治制度是優越的。”

中國的正面形象之二是它和“威脅論”無關,所謂中國在非洲搞“新殖民主義”的說法沒有根據。坦桑尼亞《自由報》社長在被採訪時說:中國威脅論“是西方國家的炒作,散佈這種觀點的人有著自己的企圖”。埃及外交部亞洲司官員說:“阿拉伯世界不認為中國的崛起是對世界的威脅,反而把中國的崛起看成是實現世界和平與穩定,實現國際力量平衡的一支重要力量。”有些人甚至給中國出主意,主張中國應該對這些西方國家媒體的宣傳給予正面回擊。

象牙海岸總統府新聞顧問說:“這些[西方]論調具有很強的煽動性,給中國國家形象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中國應該加強對這方面言論的駁斥。” 中國的第三個正面形象是它的經濟發展模式給非洲提供了樣板,第四個正面形象是在國際上主持正義。

在舉行這項調查和採訪活動的同時,《國際先驅導報》還對非洲這16個國家的32家主流媒體在兩個月中發表的和中國有關的報導作了統計和分析,得出結論說在總數1192篇中,中性報導和正面報導占絕大多數。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21世紀將是中國世紀”這樣的觀點受到廣泛認同。

對中國的負面報導不是沒有,但多數來自西方媒體。《國際先驅導報》解釋說這是因為多數非洲媒體財政上負擔不起在中國派駐記者的費用,所以只能照抄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報導,這就”影響到其涉華報導的客觀性”。

這種解釋初聽上去似乎很滑稽,但實際上等於告訴人們: 這些非洲媒體的所謂”涉華”言論中,既然凡是負面的都來自西方,那麼凡是正面的可想而知多半都來自中國自己的對外宣傳了,因為反正非洲人沒法自己來中國採訪。  

那麼,中國在非洲人心目中難道就比太陽還要光輝燦爛,連黑點也沒有嗎?那倒也不是。問卷調查也列舉了四個非洲人對中國的負面形象,一是經濟發展過熱,二是一些中國商品品質堪憂,三是部分公司素質不高,四是在非洲的中國人不願主動融入當地社會。總而言之,都是一些和社會制度和國家整體沒有關係的細節問題。

這樣一份調查報告,是政治宣傳出口轉內銷的低級產品,只給中國老百姓用的,精明而實際的中共高層自己首先就不會相信它,更談不上在制定對非洲的政策時用它作參考。僅僅從這點來看,非洲兄弟要想在北京找到光明,恐怕不比過去在倫敦或者巴黎更容易。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