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人物

馬拉威行醫 范思善 愛在「非」揚

【大紀元9月2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欣貞/屏東報導〕心臟外科主治醫師范思善長駐馬拉威醫療團5年,在設備不佳及愛滋威脅下,為生病的非洲人動手術,忙到1年只回台1次,別人看似辛苦,他卻覺得很有成就感,要不是兩國斷交,他還希望繼續留下,因為「120萬人口只有1位外科醫師」的病人們,仍令他牽掛。

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范思善,在屏東基督教醫院服務8年,其中5年在馬拉威度過,台灣在馬拉威捐設北、中、南3個中央醫院,北部由屏基醫療團駐守,范思善赴非後,當地120萬人口,終於有了一位長駐的外科醫師,但也代表他大大小小的手術都得做。

在馬拉威動刀有多危險?官方保守數據,馬拉威人口1050萬人,愛滋病盛行率14%,住院內科病人有70%、外科有30%患有愛滋,屏基醫療團外科小組過去 5年來開刀4000多檯,由范思善主刀的就有1800多次,有時一天得動上10多次手術,較小的手術才交由當地醫師助理處理,他從旁指導。

范思善若留在台灣,只需負責心臟手術,但在馬拉威,連婦科病患都需面對,他回憶,駐非第2年,他首度到地區醫院巡迴醫療,一名因乳房炎導致敗血性休克的婦女,面臨生死關頭,所有外科小組的團員們馬上捐血,他在沒有止血設備的環境下,為婦女切除左邊乳房,與時間賽跑,才用了40分鐘就完成手術,「還好她活了下來!」

范思善說,當地人平均壽命36歲,兒童除了面對愛滋,還有反覆感染瘧疾的危險,23%的小孩活不過5歲,20歲到40歲人口超過40%染有愛滋。

他說,他們對醫師相當尊重,就算貧病交迫,也堅持要送羊、送雞給醫療團,這是台灣人很難想像的。

2003年到2007年,范思善跟隨屏基醫療團駐守馬拉威,隻身赴職,每年返台1次,馬拉威與台灣斷交後,醫療團今年1月撤離,但范思善說,以後如果有機會,「當然要再回去」。(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