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煙霧駭人 圍城五日

標籤:

【大紀元1月9日訊】哈爾濱市連續出現煙霧天氣已達5天,7日更是煙霧籠罩,而且非常嗆人。在長江路紅旗大街交口,目測能見度不足50米,馬路對面就灰茫茫一片。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戴口罩的行人。

市民出門要戴口罩

黑龍江晨報報導,7日一大早,哈市上空灰濛濛一片,整座城市被繚繞的大霧籠罩著,樓房都掩映在大霧之中。紅軍街上的華融飯店雙子廈影影綽綽,十分模糊。哈市標誌性建築之一——龍塔的上半身也被煙霧「截斷」。在長江路紅旗大街交口,目測能見度不足50米,馬路 對面就灰茫茫一片。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戴口罩的行人。「早上出門後,感覺大霧很嗆人,就返回家取了個口罩。」市民王忠慧說。「天倒是不冷,可這煙太嗆人了。 」市民馮女士說。

家住道裡區通達小區的楚穎稱,她早上出門時戴上口罩,等到了開發區的單位摘下口罩一看,上面全是黑灰。

晨練老人不敢出屋

由於哈爾濱市區接連幾天出現煙霧,市民普遍感覺空氣質量較差,在戶外晨練的市民明顯減少。經常在防洪紀念塔廣場晨練的市民韓福利說,煙太嗆了,鼻子和嗓子發乾,非常不舒服。練了不到十分鐘他就回家了。

「我已經4天沒敢出屋了,憋得難受。」家住哈市南崗區的楊老太說,她患有心腦血管等老年病,每天兒女都打電話,叮囑她不要出去晨練。

大霧迷城交通受阻

7日8時,在哈市香坊區公濱路上看到,過往車輛速度緩慢,很多車輛打開了急行燈,鳴笛聲不絕於耳。「能見度太低了,開車提心吊膽的。」一名司機說。

由於霧大車行緩慢,導致東大直街、紅軍街、經緯街、新陽路等路段出現了堵車現象,事故也有所增加。據交警部門統計,7日早晨6點至8點上班高峰時,共接到交通事故報警百餘起。

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多

7日清晨,下夜班的王繼輝在煙霧中騎車回家,一路上不住地打噴嚏。每年這個時候,他的過敏性鼻炎就會發作。從哈市部份醫院瞭解到,這幾天到呼吸科就診的患者明顯增多,其中老人和兒童占較大比例。

據哈醫大一院耳鼻喉科主任李慧軍介紹,由於近日出現煙霧天氣,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近4天較平日增加30%左右。他說,有霧的早晨空氣對流微弱,各種煙塵、廢氣等有害物質絕大部份漂浮在近地面層,煙霧對人體呼吸系統影響較大,也容易誘發感冒等疾病,對晨練的人特別有害。灰塵還會隨著人們的呼吸進入鼻孔和呼吸道,引起呼吸系統疾病。

李慧軍說,面對瀰漫的煙霧,市民要減少與其「面對面」的幾率,儘量減少外出,不要在戶外鍛練,以免吸入過量的有害物質。必須外出時最好戴口罩。

地理位置易出現逆溫天

近年來,冬季大霧已成為哈爾濱的季節必發病,每年一月都有這種連續多日的大霧鎖城狀況。據哈爾濱市氣象台副台長、氣象學博士陳莉介紹,哈爾濱位於亞歐大陸東部的中高緯度,西部和西南部是開闊松嫩平原,因此冬天出現大霧天氣與哈爾濱的地形、地貌沒有關係。
陳莉分析說,哈爾濱近期高空受暖高壓脊控制,氣溫較高,而地面夜間輻射降溫明顯,氣溫較低,所以高低空出現逆溫現象。加上風力小、相對濕度較大,空氣中的水分既無法隨風散去,又無法落到地面,只能懸浮在半空中,導致出現大霧天氣。

供暖燃煤煙塵是主兇

陳莉稱,造成哈爾濱市區冬季經常出現嗆人煙霧的根本原因,是供暖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污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蒸氣相結合後易形成煙霧,這種煙霧持續的時間往往較長。(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爭辦「離婚」為報銷供熱費 女教師佔八成
海市蜃樓:陰差陽錯露真容(一)
哈爾濱一「黑遊戲廳」發生自焚(慎入)
海市蜃樓:陰差陽錯露真容(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