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不必要的悲觀論

讓你、我的錢,不再迷路(7)

一如歷史的見證,人類是否有機會克服難關?

羅先(Na Shine) 、李明露(LeeMyoung-Lo)

標籤:

從上述的對談中,有時會發現許多人對經濟的看法比較悲觀。而在這些悲觀論的背後,多半是因著對目前經濟問題的根源有著錯誤的誤解及政府的謬誤政策而來。

這些悲觀論普遍過份執著於價格的變動,一旦發現股價指數守不住多少線得時候,他們就會覺得大盤恐怕撐不下;或是發現利率或匯率上升到某一條線以上時,他們也會開始擔憂代誌大條了。

然而,這些指標不過是在反映目前的經濟情況或是投資人的情緒等等,許多狀況實際上都跟經濟活動無關的。

尤其是在目前這樣的經濟情況下,這種災難的發生或然率可能是百年也難得一見;可惜的是筆者手邊目前沒有太多的歷史資料可供參考,所以難以針對統計多做說明。

因此換句話說,即便股票反彈到了某一個程度,也不見得是在反映景氣的復甦。相反的,當股票跌到某個水準之下時,大家也不用太過擔心天會塌下來……。

這些指標純粹是在反映目前的經濟活動和物價,我們必須真正擔心的是政府的錯誤施政與投資計畫。
目前的社會正處於所有的領域都在尋找「自我定位」的過程。不幸的是,各國的政府與央行卻在這個關鍵時刻攪亂過程,並且企圖阻擾價格的下跌。

幸運的是,市場機智地識破了他們所在推動的政策危險性,並且率先予以修正。從股票和債券利率的變動上就可得知,這個修正工程進行得非常迅速。

而其快速的程度更是令許多人嘆為觀止,原本認為至少要一年才能復元的價格變動,居然就在短短2至3個之內就呈現出效果。

就連美國房地產價格,在泡沫地區也已經下跌30~40%以上,而這即表示價格尋求回歸本位的過程,正在加速進行中。

這是透過網際網路的資訊化所導致,社會中所需要的資訊不再拘限於少數幾個專家身上,而是向市場所有的參與全體快速傳播的關係。

於是,儘管主要輿論媒體發布的均是玫瑰色的藍圖,市場參與者通常還是會透過網際網路取得正確情報,迅速地參與發掘(price discovery)價格的任務中。

此外,透過網路的傳播,我們可以看見市場參與者適時分辨危險並且及時應對的狀況。

例如,懂得避該風險較高的投資,試著減少向銀行貸款的比例,以及發現一般人正在為了避險,進而持有少量黃金的情形等等。

有鑑於此,我自己倒是抱持希望,認為景氣復甦的時期可能比預測中來得更快。價格越是被快速修正,景氣恢復的時機也將會越快來到,房地產或股票的價格也會跟著被迅速修正,而這正是告知經濟將在快速復元的前驅信號。

至於對儲蓄和消費錯誤的誤解,通常會引來另一個截然不同的悲觀論。有些人對於民眾增加儲蓄、減少消費會感到不安,認為消費的減少,將會導致景氣衰退的深化。

事實上,儲蓄在解決目前緊急金融問題上,幫助頗大。銀行在此之前,以槓桿原理出借了太多的錢,所以正處於急需資金的狀態。

因此,各位的儲蓄當然能夠幫助並且有助於穩定銀行的經營。此外,儲蓄能夠讓銀行增加放款,帶來新的投資,促成新的消費循環。換言之,各位的儲蓄結必定能夠帶來其他地方的消費。

儲蓄與消費無法一分為二地斷定儲蓄是好事,消費便是壞事,或者說儲蓄是壞事,消費卻是好事。

儲蓄與消費是依據市場情況,把兩者的比例略作轉換,讓經濟活動發揮到最佳狀態的一種調節。

增加儲蓄對於目前的經濟狀況反而是一個迫切且非常正面的事情,這當然是一個利多消息,可說是提前拉攏景氣復甦的肯定指標。

目前的情況正好處在價格尋求回歸本位的過程上。然而,可以看到的是市場參與者的恐懼,有時會陷入超出危險度以上,甚至已達「末世論」(世界末日)的嚴重程度。

認為股票市場走到最後必定會倒閉,世界撐到最後也會消極地走向共產主義的社會結構,甚至於覺得所有的貨幣都會貶值成為一文不值的衛生紙碎片。

事實上,只要各位能夠適時的妥善處理,對未來的不安其實只是一場不會面臨任何問題的恐懼。市場自從人類開始透過「以物易物」交易以來便存在至今。

股市、債券市場同樣也是在歷經1873年、1901年、1929年、1987年等幾次暴跌期之後繼續存在著。

步論政府和中央銀行用何種方式攪亂市場並且企圖改變規則,可預見的是市場依然能夠成形,並且達成基本機能的「以物易物」交易。

據說,由於技術和生產性的發達,目前的社會即便只有8%的人從事生產,也足以養活全人類。這些8%的人若是只想著自己有得吃就好,那就不需要去生產這麼多的盈餘量。

由於本身想要擁有其他服務和商品的慾念催生,農夫、漁夫們通常會因而產出更多的數量。只要再稍微多做一點工作,就可以販售盈餘生產物來購買漂亮的衣裳,到風景優美的名勝去遊玩,試問有誰會不要?

只要再多辛苦一點,就可以換一台更容易耕作的新型機器,哪有不要的道理?而這就是經濟的基本過度生產與盈餘數量之間的交換;而社會透過這種機制,將可變得更多元化與穩定發展。

在悲觀主義蔓延的社會裡,總是會有惡意迫害和逃避現實等的社會問題產生。想當然爾,如此一來就會發生試圖在不相干的地方,找到可以解決眼前經濟問題的非理性行為。

試舉曾經發生過的右派為例,諸如勞動爭議和輿論盲目的煽動等;若以左派為例,則是以市場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問題,帝國主義的陰謀論等出現悪意迫害的情況為主。這兩大派系多少都有自己奉行的理論。

只不過我們所憂慮的是,他們全體要求的是政府的強力管理以及個人自由和人權的限制。

另一個情形是逃避現實,難免會造成在混沌的社會中,大家為了忘記苦不堪言的現實,進而依賴似是而非的宗教信仰和酗酒、嗑藥等社會問題上。

這類的社會問題當然也會引發嚴重事件,不過正如同歷史的證明,人類在這一次的經濟危機中,同樣也能有智慧能夠克服難關。

從這場經濟危機中存活下來的社會,也就是對於個人自由和人權賦予最大保障的政府,是正直、勤勉的人們為沒有泡沫化存在的社會,製造需要且有益的商品和服務的社會。

對於負債通貨緊縮的進行與金融體制的認知,目前的市場參與者將對我們的未來帶來巨大改變。例如對風險的認知與技術提升,賦予儲蓄與勞動更高的價值等等。

一如康德拉季耶夫(Nikolai D.Kondratieff)對K-週期的說明,改變我們世代行為與習慣的巨大變革正在進行,這是在持續的股票與房地產價格起伏當中,我們的負債都將會消失的一段痛苦轉變。

只是一旦事過境遷後,這些行為和習慣至少都會持續一個世紀那麼久的趨勢變化。唯有讓局勢演變至此,這才算是往我們的理想更邁進一步的時刻。@(本文完)

摘編自 《貶值密碼》 寶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工薪家庭理財形式
我的目標:40歲賺夠1000萬就退休
學童理財課程 培養金錢概念
蜥蜴腦聰明理財術(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