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從戰場走向觀光勝地 古寧頭走過烽火歲月

人氣: 1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4日報導】古寧頭戰役系列專題之1(中央社記者倪國炎金門24日電)60年前國共戰場的金門古寧頭,現在已經是集戰役遺跡、文化史蹟和自然生態於一身的觀光勝地,走過烽火歲月的村民,期盼「金門不必再是戰場」。

古寧頭位於金門島西北隅,初名古龍頭,由南山、北山和林厝組成,為開發600多年歷史的傳統聚落,與大陸廈門僅相距1萬公尺,隔海相望,地理宿命成為兩岸的戰場。

民國38年10月25日爆發的古寧頭戰役,國軍擊潰入侵共軍,使得古寧頭一戰揚名。在兩岸軍事對峙的緊張年代,古寧頭戰場可是中外反共人士參拜的勝地。

國共兩軍在古寧頭聚落內肉搏戰,因此,村內不乏彈痕累累的民宅。其中,位於北村口的一棟二落大厝加左突規的古洋樓,為共軍登陸的指揮所,斷垣殘壁上千瘡百孔的彈孔,無言訴說戰亂歲月的滄桑。

此外,戰役當年最後決戰點的北山斷崖,73年金防部興建的古寧頭戰史館、林厝浴血殲敵紀念碑、以及古寧頭播音站等,均是戰役景點。

除了戰役遺跡,其實古寧頭也是人文薈粹的地方。興建於清乾隆32年的「水尾塔」,為距今有242年歷史的縣定古蹟;另一處縣定古蹟北山「振威第」,為清代提督李光顯故居;「三品井」歷史更悠久,相傳是清康熙初年鄉籍三品副將李永輯捐資挖掘。

不過,以戰場聞名的古寧頭,在砲聲漸遠後,意外成為金門最著名的賞鳥樂園,每年冬季近萬隻鸕鶿飛抵古寧頭區慈湖棲息的盛況,吸引台灣鳥友慕名前來。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闢建的雙鯉濕地自然中心,也是最佳的生態教室之一。

為紀念古寧頭戰役60週年,金寧鄉公所於9 月底古寧頭戰場舉辦千人健走活動,並發表「和平宣言」。古寧頭出生的鄉長李文俊說,國共戰爭中,古寧頭受害最深,戰爭的傷害刻骨銘心,因此村民對和平最為渴望,兩岸已經由兵戎相見到三通,「古寧頭不希望再成為戰場」。

靠海的古寧頭盛產石蚵,味道鮮美,為金門的鄉土特產。已經連辦七屆石蚵文化節的李文俊表示,戰役史蹟、文化和產業相結合的觀光資源,為今日古寧頭發展的新希望。

走過昔日烽火歲月,金門從90年元月2 日起,與過去「門對門、砲打砲」的廈門實施小三通,金門人可以直航踏上分隔52年的大陸廈門,不必再繞道台北、港澳走一大圈。

大陸客也陸續到金門探親、交流和旅遊,根據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統計,金廈小三通實施以來,截至今年9月,入境金門陸客超過22萬6000人次。隨著兩岸政策開放,探訪「戰地秘境」金門的陸客愈來愈多。

陸客遊金門,看在古寧頭人眼中,別有一番感受:在北山洋樓共軍指揮所斜對面開設雜貨店的82歲李榮寬老先生,在古寧頭戰役時逃離滿目瘡痍的家園躲戰亂;現在眼見陸客人來人往,他說,這是60年前所無法想像的事,「和平真正好」。

金門從兩岸殺戮戰場成為和平橋梁、觀光勝地,縣政府更積極規劃推動建造連接大陸廈門的跨海大橋,並自大陸接水、接電。地方民眾一致的期待是「金門不必永遠是戰地」,希望走過戰爭悲情,為兩岸和平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