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出售典藏小眾議題 助博物館找活路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台北27日電)金融危機後,博物館營收普遍下降。今天在一場國際學術論壇上,博物館界人士指出危機即轉機,設定目標群眾、規畫小眾議題或出售典藏,都有機會為博物館找到另一條活路。

由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及國家圖書館主辦,為期 2天的2009博物館館長論壇暨亞太地區博物館策略聯盟上午在國家圖書館展開。

首場座談專題為「金融風暴下的博物館因應之道」,主講人則是成功由地方私人博物館,轉型為國際性博物館的美國寶爾博物館(Bowers Museum) 館長彼德凱勒(Peter Keller)及歷史博物館館長黃永川。

凱勒說,金融危機給博物館帶來改造內部組織及提升服務內容的契機,並規劃真正符合其優勢的活動。寶爾博物館因應金融危機,即決定專注於能充分表現該博物館特色的展覽活動。

他說,為提升營收,目標群眾的設定也很重要。例如寶爾博物館因應美國社會高齡化,未來活動規劃將以高齡參觀者的需求為主。

黃永川指出,金融風暴促使博物館規劃更多元、精緻的服務內容以吸引民眾,提供博物館提升經營品質的契機。此外,開發「小眾議題」能吸引潛在參觀者,提高參觀人次。歷史博物館為此即於 4月舉辦過讓視障人士可以用手觸摸「欣賞」羅浮宮雕塑作品的展覽。

他說,為有效利用館藏,節省博物館營運支出,台灣博物館界應推動國外施行多年的典藏品出售機制。

他表示,廣納百川的大型博物館不乏價值等級偏低,或同質性高、件數繁多的的收藏品。一旦館藏出售機制建立得宜,館方不但可節省文物維護開支,也能用出售所得購買等級較高的文物,提升博物館展覽水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