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十一」大秀海外看(1)

【大紀元10月5日訊】(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收看《熱點互動》熱線直播節目,很高興和大家見面。

FLV下載收看
WMV下載收看
中共在10月1日舉行所謂的「盛大空前」閱兵及遊行己經在北京落幕了,動用了數十萬維護安全的保安及官員,很多人說在這個慶典結束以後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刻,因為沒有出任何的偏差。許多北京市民在結束了之後也非常的高興。因為他們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

這樣的說法會不會太偏激呢?很多國外的媒體都有這樣的說法。不管您在國內或海外,對這樣的事情有什麼樣的看法?我們今天想利用一個小時的節目來探討一下,中共「十一」大秀海外看。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本台兩位資深的評論員,第一位是杰森評論員。杰森您好。

杰森:您好,觀眾好。

主持人:第二位橫河先生。

橫河:元慶好。

主持人:杰森博士和橫河先生他們兩位都是資深的中國專家,除了在電視台,在其它平面媒體也有多方面的評論,我們一開始先放一下影片,看看所謂中共「十一」大秀的一些片段以及外界對這的簡短說法。

(播放影片)

這次閱兵遊行有10萬人參加,軍方共有56個方隊和梯隊出場。

外界觀察人士指出女民兵方隊涉嫌造假,有些參加檢閱的女民兵根本沒有放過一槍,其中有人是奧運期間的模特和禮儀小姐。中央電視台稱她們成功地完成了「從貓步到正步的轉換」。

當天閱兵遊行中,天安門廣場打出了「聽從黨指揮」等標語。中國社科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徐友漁表示:這次閱兵中最鮮明的就是突出中共對軍隊的領導地位。

遊行隊伍推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的巨幅畫像,美國媒體注意到這次遊行首次出現胡錦濤的巨幅畫像。

《紐約時報》報道說:「這次慶祝活動最重要的主題是呼應毛澤東60年前在北京的話。報道引述北京人民大學教授張明(音)的話說:中國已經沒有意識形態了,政府沒有任何思想,人民也有沒有思想。」

遊行隊伍中有一個「毛澤東思想」標語方陣,參加這個方陣的是清華大學2,455名大一新生和武警總部的935名武警,伴隨著文革的紅色樂曲「東方紅」遊行。

(影片播放結束)

主持人:歡迎各位觀眾朋友回到我們直播現場,我們首先來談一下10月1日的中共慶典看起來好像很熱鬧,但是很多人看覺得這個「秀」滿有意思的,總覺得好像缺少了什麼,有一些地方看起來好像和西方社會不太一樣,第一個很多人就覺得很奇怪,太整齊了!我不曉得兩位對這個有什麼樣的看法。

杰森:對,整個體現出來的是整齊劃一,中共想利用這個展現它一聲令下,你幾十萬人都是一模一樣按我這個指揮棒走,腿一樣高,連計算機技術都運用來計算新兵,很多人過程中都像煉獄式的訓練方法,歷次都是這麼搞的。

但是說當時代走到今天,特別全球只有剩下北朝鮮和中國還在搞這樣的事情,當全球都在通行人性化這種因素的時候,中共就越來越體現這種落伍、過時,和某種意義上的可笑。

我們知道現在計算機技術,比如說我們看電影《星際大戰》,就整個的效果來說,用計算機模擬出來的機器人走的比這齊多了。而且中共播放這場「秀」的時候,全國人是延遲了30分鐘才收看到,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幹麼花那麼多錢呢?你用計算機做出一些人走的齊刷刷的,老百姓也不知道,反正整個閱兵過程,延街都不讓人看的。

我覺得中共這個過程當中,在此時此刻,在這樣子一個電子信息已經進入了個性化時代,網絡也進入網絡二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網絡空間的,每個人都在展現自己個性的時候,卻強調整齊劃一,只能覺得像是個偏執狂的這種狀態。

主持人:我看到海外,比如在美國過7月4日獨立遊行節的時候,很大的特色就是讓老百姓一起來參與,旁邊圍了很多人來看熱鬧,跟紐約的感恩節梅西大遊行沒有什麼特別的差別,完全沒有軍事化的感覺在裡面。橫河先生您在美國待了很久,不知道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

橫河:在美國7月4日實際上是全民共樂,大家都高興,每個城市每個地方都在放煙火,因為整個慶祝活動最熱鬧的並不是遊行,而是晚上大家去看煙火,白天有些地方會有烤肉或者Party。沒有一個以某一種東西為中心的慶祝活動,真的是大家慶祝。其它發達國家或是民主自由比較發達的這些國家,國慶基本上都是這種模式,就是一個假期大家去渡假,政府出點錢讓大家高興高興,有這個意思。

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歷史上曾經閱過兵的,而且特別整齊劃一的,都是一些很集權的,從希特勒的閱兵到斯大林的閱兵,後來到北韓的閱兵。所以從整齊劃一到想法來說的話,這次中共「十一」的閱兵並不是很新鮮。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說這次中共「十一」並沒有新的主意,只是照著別人做,連閱兵的形式格式,讓人看上去更像北朝鮮。是因為這些國家需要整齊劃一來體現黨的意志,而不是大家的意志。

剛才杰森博士講的我很同意,在一個多元化的世界,其實現在中國在思想上還是強調一致,但在生活上其實已經是多元化了,在這種相當多元化上面再去要求整齊劃一的東西,我覺得是落後整個世界潮流。

主持人:我不曉得這樣的方式,對於目前在中國的老百姓來說是怎麼樣?比如年輕人是怎麼看法?我是從台灣來的,我記得我們台灣以前也有很多閱兵,我十幾年前到美國來的時候,我第一個感覺,台灣的閱兵軍人走路已經很整齊了,我到美國來第一個覺得很訝異的是美國軍人走路還不如台灣的整齊,有時走的還散散的樣子,這是我覺得很訝異的部分。久了以後就習慣了,好像西方社會共同都是這樣子,不是重在這方面。

我不知道目前中國大陸年輕一輩的人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如何?是不是覺得這事很興奮?他們對所謂「閱兵大典」的參與度是怎麼樣?

杰森:要從實際參與度來說,這次「十一」確實動用了很多學生。中學生凌晨2、3點就去集合,一直折騰到隔天中午,大學生也是,甚至很多大學生搞煩了,把遊行衣服給燒了,這些都有報道,後來就當成政治事件抓了一些學生。

但是這些學生真的明白他自己在做什麼?其實不一定。你說他實際過程有參與,我說這些學生其實沒有,甚至不如25年前84年那次的遊行。我們知道84年那次遊行,北大的學生連夜湊在一塊宿舍裡頭用塑料布寫一個「小平你好」,走到天安門廣場忽然展出來,鄧小平在上面看見了笑一笑。後來「小平你好」就變成中共官方「人性化」典範的一個事例了。

從這個來看,當時的學生參與度遠遠比現在25年以後的學生參與度大的多了,當時可以隨便拿個標語展出來了,這次你想都不敢想,每個人都是一檢再檢。


中共強制搜檢民眾行李與背包。(AFP PHOTO/LIU Jin)

在北京城外幾百公里的地方都要查身份證,當時北京城周邊都是空的,連商店的居民都得關著門在家看電視,糧食都得屯積起來。25年來你說中國是進步了嗎?我倒看退步的因素很大。你說年輕人參與度大了嗎?我說年輕人已經徹底喪失了對這活動的實質參與。

主持人:杰森博士剛剛提出的這點,好像也是我們從遊行裡看到的怪現象。北京的市民一般來說,如果是個熱鬧或是高興的事情,應該是個萬頭鑽動,大家引領而望,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情,或是從家裡的陽台高樓去看,好像在這個遊行滿缺乏這樣的景象的。

橫河:不是滿缺乏,是根本就沒有。從北京閱兵的長安街和周圍地區是完全「萬人空巷」。這萬人空巷不是大家都去看遊行了,前一天警察還拿著喇叭到處叫民眾回去看電視,讓大家都回去看電視,根本就不能出來。

在網上已經有人拍下在外面看飛機表演,因為他們看不到其它任何表演,但飛機路過時你可以看見,所以有人把飛機拍下來了,拍下來在放到網上,我一看他們在什麼地方呢?這也許是離的最近的真正的普通民眾,拍到的是飛機隊形已經開始解散了。飛機飛的多快,要飛到多遠的地方才能散開來?它是飛機隊形準備散開的時候那個位子上,有人可以在那個位子拍。也就是說在整個北京城我想不止十個街區以外,根本就沒有人。

所以說參與度的話,老百姓是沒有參與度的,全國的老百姓現在要進北京是非常困難,而且政府把周圍的高大旅館全部靠窗的這面的方間都訂走了,所以別人就不能訂了。以前旅館曾經偶爾把房間給外國人或其他人的,但是「十一」這一天必須要確保不能訂出去,而且旅館裡面講過了,如果是你開了窗子把窗簾打開了,因而武警把你抓走,這我們不負責任。這就是民眾的參與程度。

剛才杰森博士講到84年,學生在這之前沒有什麼訓練的,他們是臨出發前的一個晚上才在宿舍裡寫這個標語,而現在是幾個月前就開始封閉著訓練,所以這次實際上是沒有群眾的。

杰森:從某種程度講,這次我倒覺得這些當官的,事實上就跟群眾一樣都是演員。總體來說就是一個「秀」,全體百姓其實是長安街天安門廣場做為大背景,中共官員站在那裡頭面對幾十萬群眾演員,共同做了一個「秀」,所有中國包括北京各地的老百姓,在家裡用電視來收看這個「秀」,其實跟過年時的聯歡晚會都沒有區別,它不是一個慶典的概念,它只是一個「秀」。

主持人:我們來談一下,中共「十一」大秀完以後除了在國內的或海外一般的是怎麼來看的?比如西方媒體怎麼來評論的?

杰森:我覺得比較親共的,比如New York Times這樣的媒體確實是從正面描述,說很整齊,調動的很有效等等話,當然它也引用一些人的話,談到整個沒有任何精神主題,只剩突顯強權,不能體現任何國家精神及民族精神、人民精神。

有一些就談的更加深刻一些,比如英國泰晤士報談到整個北京城如臨戰爭,就是談整個「清城」的過程,我覺得是國際媒體不把這個登的特別大,而且普遍感覺上是有調侃的意思在裡面。西方對中國印象只是這兩年才強起來,之前只是對蘇聯有印象。很多人回憶說武器像蘇聯的,隊伍像蘇聯的,一切都像蘇聯。

橫河:海外的報道即使是很親共的報紙,除了有一些華人報紙是在中共的訓練下成長起來或是組建起來的以外,其它的西方媒體再和中共靠近,但它的文章裡的描述方法,由於文化的背景,實際上是不認同的,即使是按照遊行當時的場景報道出來。

其實按西方的標準,西方民眾看到你這樣完整的報道,別人已經覺得這樣的遊行很可笑了,並不會覺得這是一個人民慶典的活動,不會的。它這個本身就帶有調侃的意思,因為文化差異太大了,這個文化差異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有一篇報紙這樣說,有8千個像名信片一樣的士兵,就是那樣子士兵都是印出來的,這印出來的8千個筆直筆直的像名信片一樣的。這種西方社會本來就不能接受的東西,你即使這樣報道出來了,別人不會說這是種褒義,其實是種貶義,這種概念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也看了一下,大陸有些媒體已經引述了國外媒體報道,但是這些報道被報回去以後,稍微修飾一下,讓中國人以為是褒義的,但實際上原文在那個國家的文化裡面其實是貶義的。

主持人:我們談到這個東西就很多人有這種看法,就是說在海外的這些媒體,就是很多的主流媒體好像就認為說,以中國目前的情況來講看起來好像是相當強大的。不管在經濟利益各方面,我想外國包括美國來講,對中國也是有所需求的。

所以有些中國人認為說,在很多時候這些媒體對於在中國發生的任何事情的報道,好像都帶有那麼一些些有色眼鏡在上頭,對它們也要挑剔說這個怎麼樣不好,那個怎麼樣,會要找些毛病出來,實際是不是有這樣的情況?

杰森:這麼說吧!其實整個美國的媒體,在我看來。因為確實是第一中國現在是相當值得關注的地方,各個媒體都希望不要跟中國關係搞的那麼僵,以致於不能進入中國採訪。所以說我覺得其實各個媒體從本質上來看,它是不想得罪中國。那麼當然就是說:很多中國人覺得看了西方媒體還是覺得心裡不舒服,說CNN怎麼看不起我們,New York Times怎麼樣看不起我們,BBC也看不起我們。

其實不是看不起。就是說這是一個文化差異,你要是說它對於美國政府怎麼看,你看CNN,你看New York Times對政治都沒幾句好話的。西方媒體文化就是體現一個問題兩邊說,不只說一邊的話題。不這樣報道的話他覺得他不是媒體人。

事實上它不是只針對中國怎樣,因為中國人看慣了中共媒體,中共媒體其實不是媒體,是宣傳,是也屬於宣傳部管理的,那麼就只能是單方面的去說。說這個軍人多麼的英武、然後武器多麼的先進、精神多麼抖擻、大家多麼高興,就是完全是「純正面」的。

那麼在這個時候西方媒體,稍微有一點點談論,比如說中國這個為啥要搞這個?引用一下第三方的話,那中國人就覺得好像在攻擊中國老百姓,憤青就抗議。其實完全不是,實際上是中國憤青完全生活在中共創造的媒體環境下,而不習慣於西方這種媒體運作方式的一種滿可笑的看法。

主持人:所以我換一個話來問的話,如果說今天的白宮發言人,今天有這麼樣一個慶祝活動,白宮發言人出來講話,而他用中共的這一套官方媒體像新華社這種來報道方式來說如何如何的話,是不是美國的媒體也對大家砰擊?

橫河:肯定大家砰擊,因為媒體在美國被稱為是三權分立之外的第四權,所以它對政府的監督是完全沒有拘謹的,完全沒有任何約束的。相比較而言他們對中國的報道,倒是有一些拘謹。比起他們對美國政府的監督來說的話,那實際上就是拘謹的多了。

這有兩種因素,第一個因素是它不想得罪中共。第二是大部分媒體並不能夠真正的深入進去中國,所以他們看到的他們報道的表面的東西,實際上是中共想讓外面的人報道的東西。所以是展示給外面人看的,而不是真正的中國現狀。

那麼這一點日本人因為同樣是東方文化,所以就稍微看清一點,所以日本電視台NHK做的那個《激流中國》連續三次得獎,從奧運開始到現在,連續十二個報道一個月一次,報道在這60年間中國社會間的矛盾,反應的就比較深刻一些。

(待續)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


http://www.youmaker.com/

視頻:【熱點互動】「十一」大秀海外看(上)


http://www.youmaker.com/

視頻:【熱點互動】「十一」大秀海外看(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紐時》︰庸俗乏味的中共建政60年慶
共黨建政60年 澳媒聚焦:炫耀與戒嚴
私立學校的優勢和申請政府資助
承原:寫於「中國共產主義受難者紀念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