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聞

樂在其「中」

——記朱昆華老師的漢語課

【大紀元11月16日訊】風和日麗的上週日早晨,我們驅車來到位於長島LIE48出口的平原中華文化中心。早就聽說朱昆華老師的中文課很有特色,今天總算得到旁聽的機會,想到可以重溫久違了的學生生活,再在教室裡聽老師上課,心裡充滿了期待。

泊好車,我們走進平原中華文化中心漂亮的一層樓平房, 迎面而來的是掛著二排燈籠的門廳,讓人馬上感受到一股濃濃的鄉情氛圍。我們輕輕地推開朱昆華老師正在上課的教室門,學生們剛剛做完課堂測驗,正跟著朱老師在讀生字卡。

和朱老師點頭示意後,我們在邊上找了椅子坐下。朱老師正在教10年級中文的第7課,主題是大學生活。聽讀部分是一段大學新生小美和爺爺奶奶的對話,共有15行,談的是離家上大學的感受。朱老師讓學生們先看一遍,再逐一問大家有幾個字不認識。在朱老師念了一遍對話後,就針對對話的內容問學生們同樣的情形會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學生們反應很積極,有的說他們也會選離家遠的學校,和小美一樣,可以不用聽到媽媽的嘮叨;有的說不會離家遠,因為喜歡吃媽媽做的菜。歡聲笑語中,孩子們一遍一遍地練習著口語和聽力。朱老師和他們一起笑著,討論著,並適時給予提醒和引導。朱老師告訴他們: 等長大後,一定會很感謝媽媽為他們所做的一切。   

接下來,朱老師開始教句型「一邊……一邊……」和時態「正在」。一般來說,學習中文的句法比較枯燥,所以倒想看看朱老師有什麼法寶。只見朱老師拿出一頁布滿圖片的紙,先讓學生把上面的英文解說讀一下,然後要求他們翻譯成中文。接下來就是看圖造句了,朱老師鼓勵他們運用想像,一圖多句,擴充詞彙的運用。僅三個老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這張圖片,孩子們就造出了3個句子:「老人們一邊看電視,一邊聊天」,「老人們一邊看電視,一邊在笑」;「老人們一邊看電視,一邊在爭吵」(朱老師加了一句: 可能你要看這個頻道,他要看那個頻道)。在嘻嘻哈哈中,孩子們順利地練習著句法。

  

這時候離下課時間只有十來分鐘了,只聽朱老師帶點賣關子的口吻問道:「今天時間很緊了,要做遊戲嗎?」在學生的一片歡呼聲中,遊戲開始了。二個學生一組,一個扮演教授, 一個扮演剛入學的新生,學生要了解教授的日程表,以便決定選課安排。就這樣,二人一組輪流地到台前來「表演」。朱老師要求「演員」從互相問好開始,到自我介紹,然後一問一答有關日程表的問題,最後到道別,整個場景對話都用中文。



「表演」前, 學生們在認真準備

有趣的是,朱老師還提醒著這些美國長大的學生們「中國式」的禮儀。開始前面只放了一張椅子,第一個學生大刺刺地坐了上去,朱老師問道:「你是演教授, 還是新生?」那個孩子回答說:「演新生。」 朱老師忙說:「這個椅子讓給教授坐。」那個孩子站起來後, 又一屁股坐到邊上的課桌上,朱老師還是引導她下來,另外搬了張椅子坐。

  

最後,朱老師佈置回家作業,寫一段自己喜歡和不喜歡做的事, 並製作一個學校俱樂部活動廣告,包括時間、地點、活動主題、聯繫方式和有感召力的句子。

整堂課中,我們感受到的是輕鬆活潑,老師和學生同喜同樂,看的出來,朱老師和孩子們都很享受這一個個的「活動」,在這裡沒有了學習中文常常遇到的「單調」。到課程快結束時, 我們忍不住想問問這些學中文少則5年,多則11年的學生,他們為什麼要學中文。

秀麗文靜的謝曉嵐搶先說:「中文很重要。」

活潑率直的陳興怡加上一句:「我喜歡啊。」

憨厚可親的伍志超說:「朱老師非常奇妙地把學習過程安排得豐富多彩,充滿樂趣,所以每次來,我們都有很多fun。」

帥氣感性的王博玄說:「因為我是中國人,所以要學中文。學了中文,也可以和家人更好地溝通。」

文氣純真的鍾美婷說:「我想去台灣讀大學。」

最後靦腆嬌羞的廖小善也表示中文重要又有趣。   

有些學生接下來還有其它課,所以在意猶未盡中,他們匆匆離開了教室。和孩子們告別後,帶著一抹淺淺的微笑,朱老師娓娓道來教中文的歷程。朱老師早先從台灣的大學畢業後,隨夫來到了美國,並在皇后區的聖約翰大學拿了「亞洲研究」的碩士學位。她真正走入中文教學是女兒6歲去中文學校時,在孩子就讀的學校她當起了中文老師,這一做就是十幾年,直到2000年平原中華文化中心開辦時,再轉到這裡,一直到現在。

  

朱老師本人在書法上很有造詣,從小跟父親學習書法,來美國後更拜名師張隆延學了10年。她說自己是從書法開始體會到漢字的優美和意境,以及在純淨思想、寧靜心態下創作的藝術境界。她也從書法練習的過程中,深深感到只有人產生了興趣,並不斷得到肯定和鼓勵,才會主動地去學,去練。所以她把這種寬厚同理的心態也帶到中文教學中。

為了培養孩子學中文的興趣,朱老師非常用心地備課,在參考課本的同時,看了許多其它材料,並和同行朋友切磋,自己制定了課程設計。她擅長於通過一段段對話加強互動,這樣既著重練習了中文的聽和說的能力,又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朱老師覺得對美國長大的孩子來說,要讓他們對學習中文感興趣,就要加強中文的實用性,貼近他們的生活,在選材和課程設計上下功夫。比如剛才這些孩子,過1、2年就要進大學,馬上會遇到離家的問題啦,選課啦,活躍的學生可能還會組織「中文角」之類的活動,所以這些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他們能派上用場。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朱老師也在不斷地改進調整。有時她也會從學生那裏得到意外的驚喜:「有一次一個學生拿了幾本書來讓我教他,你們猜猜看,是什麼書?居然是孔子和老子的書哎!」這個學生後來去了澳大利亞,但至今仍用中文給朱老師寫電子郵件,朱老師則細心地幫他改錯別字和語法。她說孩子們是那麼純真,看到孩子的進步,真的發自內心地高興。她告訴我們剛才的那些學生都已經打了很好的中文底子, 如果他們到大學選修中文課的話,輕而易舉就能拿A。  

我們的交談從上午延續到了下午,在這樣一位有20多年教齡,但又虛懷若谷、溫文爾雅的老師面前,好像我們的話題也特別多。我們討教著中文的教學,中國字畫的超凡脫俗,也分享著她對學生的那份關愛。在回家的途中,腦海中還浮現著朱老師在課堂上那娟秀的身影,和那傳播漢字的看似清清淡淡,實是用心良苦的輕語細聲。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