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嶽散人:北大配得上這樣的學生嗎?

五嶽散人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1月21日訊】前段時間,北大出台一個推薦的政策,請全國有資格的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學生上北大。關於這事兒評論者不少,有人說這是一種進步,有人說這可能會造成推薦者成為公關對象。其實這事兒沒那麼嚴重,畢竟是公開的推薦,而且說什麼也是實名推薦,不但事關學校榮譽,個人的名譽也押在了上面。在我們這裡,不要臉的事情固然經常發生,但以個人名義而不要臉的事,在我們這裡還是很少的,至少也是掛著組織機構才能做出傷天害理的事嘛。所以,這種推薦應該說是好事。

這話說了沒兩天,南師附中王佔寶校長舉薦了一個被同學稱為「文科生裡他理科學得最好,理科生裡他文科學得最好」的學生,名字叫做匡超。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看來對於推薦的這位學生都並無意見。按照該校副校長的說法,「好學生有三種:一、平時學習成績好;二、學科競賽搞得很好;三、學生活動能力強。一般來說,能做到其中一點就很不容易了,不過高三(1)班的匡超是超牛的,他三樣都很厲害。」這也印證了對這種推薦制看好的最初想法。

不但如此,甚至還滋生了另外一種想法。

這位匡超同學已經見過了北大的某位副校長與老師,是在保送生的見面會上。當時的對話如下:匡超向北大一位校長提出了一個問題:「以前的北大是一所大學撐起了一個民族的脊樑。北大經過多麼年的發展,是不是仍然有這樣一種教育定位?」當時這位校長回答匡超說:「特定的時代大學的使命是不一樣的,但是作為大學培養優秀學生的目標是不會改變的。」看到這一段不禁長嘆,真是後生可畏啊。

可畏的地方不在於這小夥子對於北大歷史上作用的瞭解,也不是從中表現的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而是在這個場景之下問出這句話。這畢竟是保送生的見面會,北大過來是先做篩選的。一言之失,就可能失去一個看上去還不錯的機會。而且就這一問,讓北大這位進行回答的校長窘態畢現。要知道,北大能夠有今天,或者說北大還能有今天,上幾輩的餘蔭算是功不可沒。如果北大當年就是現在這種平均半年爆一次醜聞的態勢,估計都輪不到百年慶生了,更不太可能有這樣的被推薦者。

由此而產生的想法可能有些怪異:這樣的學生,北大真的配得上麼?從這一問一答之間,依稀看到當年北大的銳氣與今日北大的官氣過了一招。誰輸誰贏不好說,但如果就外人看來,這小子真是勇氣與能力兼備,已然從姿態上有了進入當年北大的資格。

這裡就產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結論。要是北大這次把這學生招入到校,就證明其確實還有老北大的骨骼與氣韻,即使在某些「特定的時代」裡失去了一些東西,只要有這樣的學生不斷延續著血脈,總有一天其精神會重光。而要是不能容忍這樣的學生進校,自然是北大精神已經真的成了木乃伊,只是傳說久遠的一件故事了。但也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這樣的學生不用遺憾自己沒有進入到北大當中,它已不值得你去圓那個從來都不可能圓的北大夢了。

此事我們拭目以待。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五嶽散人:吹牛上稅以及其他
五嶽散人:給90後說說什麼是江湖規矩
五嶽散人:「鐵桿莊稼」的疑惑
五嶽散人:長髮的自由與我們的想像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