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名人

【藝海漫遊】築夢紀實──林洸沂

【大紀元11月30日訊】台灣交趾陶大師林洸沂回想起14歲的時光,他說:「當時正在上初中,放學後常常來村子的光天宮看匠師們整修廟宇工作。來自其他地方的匠師也都住在我家,所以跟他們很熟。我跟他們說,我想跟你們學手藝。他們說,你回去問你祖父,你祖父答應再來。」

「當時,阿公希望我以讀書為重,希望我上大學。但是,我的英文程度差,一定考不上考大學的,所以我想,我應該去學這項手藝,做廟,我比較有興趣。最後,阿公拗不過我的苦苦哀求,終於同意讓我跟這些師傅學習。就這樣,我走進了這一行。」就在讀初中二年級,14歲的林洸沂就為自己做了決定,堅決的認定這就是自己要走的路。

經過了3年4個月的學徒生涯,做到20歲去服兵役。服完兵役回來,還是興致勃勃的一路跟著他的啟蒙師父林萬有學習。後來,師父退休了,林洸沂升格當起師父來了,28歲時就帶著結婚不久的太太,獨立做起廟宇承包的工作。

從做廟到轉型

林老師年輕的時候,就從事廟宇的建築設計,還有剪粘的承包工作。林太太跟隨著他上山下海,過著以廟宇為家,四處漂泊的日子。像遊牧民族、逐廟而居的日子,林太太覺得苦不堪言。然而,因為有濃厚的興趣,林洸沂卻一點都不覺得辛苦。但為了家庭,也為了擁有更大的舞台可以發揮,在獨立後的第6年,他開始認真的思考未來的方向。

林老師回憶起當年:「我覺得廟的淘汰率、翻修率隨著我們經濟的改變,它淘汰得太快了。我有更好的技術,但是沒有辦法在這個舞台發揮,就是包下一座廟以後,你會發覺,材料除外,整個讓我支配工資剩下的錢不多了。如果你再做得更精細的話,你會賠很多錢,所以當初就興起一個念頭,我該轉一個方向了。」

林老師從做廟的角色慢慢退下來,擁有自己有工作室,燒一些廟裡用的陶瓷、陶偶,賣給做廟的匠師,跟自己承包的廟宇使用,就像釉上彩這一類的作品。

瓷土釉上彩做成的廟偶是林洸沂初期的作品,什麼是釉上彩呢?就是素燒後,在坯體的上面先上一層釉,然後在上面再加上一層有顏色的釉藥,仔細看就可以看得出來,那些顏色是浮在上面的,並未滲入到坯體裡面。



嘉義興安宮



五路財神

交趾陶的傳承與創新

林老師說:「那一個階段,總覺得自己的釉色不夠漂亮,燒的陶瓷和舊有廟宇裡面的顏色一比,覺得以前的釉色比較美麗。在自己不斷研究之下,還是無法破解那些埋藏在釉藥裡面的奧秘。我覺得,我應該再學一些釉藥的技巧,第二次我就找到林添木老師,跟他學習交趾陶釉藥的製作。」

跟林添木師傅學釉藥的製作,釉藥變得更美麗,慢慢的做,沒想到這條路一走,反而把交趾陶的路加寬、加大了。得到林添木師傅的教導之後,林洸沂才真正的走入交趾陶的世界,從此,繽紛多彩的作品紛紛展現出來。

什麼是交趾陶呢?交趾陶是融合了塑造、燒陶、繪畫於一體的藝術,為台灣傳統建築中常見的民間工藝,由於具有豐富的色彩變化,內容通常為吉祥福慶、神話傳說、民間傳奇或者歷史故事,常運用於寺廟,或傳統民宅裝飾,以作為祈福、教化之用。

林老師談起學釉藥的甘苦:「學習交趾陶的時候,老師燒的溫度都是在1,050度以下,但是,我跟老師學了以後,覺得作品太脆弱了。你把泥土溫度一提高,你的泥土材料整個要重新調配,已不是早期老師交給我們的配方。當你把泥土溫度調高以後,它的釉料的膨脹係數,會跟你的泥土變成不同,所以你又要重新調釉藥的溫度。交趾陶釉藥是多彩的,要調到完全穩定的話,得調3、4年才調得好的。」然而,為了要做出這些璀璨亮麗的作品,在經過長期的、不斷的試驗之下,林老師付出了不足與外人道的艱辛苦過程。林老師說:「我一直在強光下試釉藥,連續試了2、3個月,都還在試。我在試驗爐,夾下去,再起來,就是在試驗,整個釉藥的平衡點,你要提高起來,它每一個溫度其實都不一樣,像紅色它最短,有的很長,所以一定要試驗。有一天,我突然發覺眼睛有一點黑黑的,於是找眼科醫師看,他只告訴我說,你的眼底灼傷。試釉藥都超過1千度,醫生說我怎麼不戴墨鏡呢?我說,戴上墨鏡就看不準顏色了。還好,一位眼科醫生幫我做雷射,把它給治好了。」

成功之鑰──謙虛的學習態度

林老師曾經獲得第8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以及民族工藝獎等多項獎項,被稱為台灣的交趾陶大師,然而,是什麼動力,讓他數十年來不斷的奮力向前呢?林老師說:「我太太總說我是勞祿命,就是沒有辦法閒下來。我是一個很好奇的人,很喜歡看東看西,常想爭取一輩子能留下更多的東西。不斷的在想各種題材,下一階段的交趾陶,怎樣去表達。我把它當作一種修行,在藝術道路上的修行。」一個人的成功絕不是偶然的,我們在林老師的身上得到驗證。

從香港來到台灣的林燊祿教授,因為收藏交趾陶,進而和林洸沂成為好朋友,他們用了很長時間共同研究台灣交趾陶開山祖──葉王的作品,最近才完成了一篇學術論文。林教授說:「我來台灣之後,認識了林洸沂老師,從他身上學習到交趾陶的製作過程,還有藝術欣賞的角度。我很欣賞他刻苦耐勞的辦事的態度,謙虛而且永遠學習的一種精神。林老師是我十分欣賞的一個藝術家。」

一直到目前,林老師仍專注於交趾陶的創作,和研究交趾陶釉色的工作。他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他總是努力不懈的,很努力的在做這份工作,也因為他這麼的努力,他的事業也不斷的成長。

精益求精 築夢踏實

不管那一個領域,在試煉期間,都無法避免要面臨失敗的過程,累積很多次的失敗之後,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林老師光是作品集就已經出版好幾本書了,算得上是一位多產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從瓜果、動物,人物、歷史故事、典故、各種題材都有,從中也可以看得出來,他在技藝上的提升過程。然而,他並沒有就此停下腳步,前方還有空間等著他去挑戰。

林老師說:「自己的夢想,本來純粹只是喜歡,沒想到慢慢一直走,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來,大家總說我做的交趾陶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我自己覺得應該還有一個階段,交趾陶它不應該只到這個階段。我心裡有一種想法,我要把它再打破,再突破一個階段。」

林教授讚揚的說:「我欣賞林老師的地方就是,他覺得交趾陶還可以再進一步,而且他還在探索、更進一步的研究中。到今天為止,林老師他都認為他還須要把交趾陶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他還是很謙虛的說,現在還是在摸索的階段,將來交趾陶能夠發揮到什麼程度,還是要看自己的天份,跟自己的努力兩者的配合。」

早期,林洸沂的交趾陶作品,無論在取材或是造型上,仍趨向於傳統學習,他日以繼夜的在工作室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要考慮到生活問題,於是他也試著開發所謂的市場產品。因此,半雕品和造型討喜的水果,蓮花盆等小品,也在他的努力不斷中有新的呈現。

林洸沂常利用假日,到各處廟宇找老師傅所留下來的作品,然後在作品中,找出老師傅遺留下來的精神,經由吸收、消化、反芻到自己的作品上。短短幾年,林洸沂從傳統中走出來,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他在造型及線條上的掌握,自然而流暢,而且在交趾陶的尺寸上有很大的突破,成為可以獨立欣賞的藝術品。

在交趾陶或是藝術陶瓷上,很少將多件或不同角色的人、物、造型連成一體,呈現出一幅立體的、完整的,似一齣戲的描繪。從此,林洸沂的作品更現大將之風。



南極星輝



土地公

交趾陶的魅力與價值

在這個工作室裡工作的,都是他的徒弟,其中有幾個,甚至是得過工藝大獎的高手。最久的已經跟著他做了三十幾年,最資淺的也有15年。林洸沂說,在這裡不用趕時間,每一個人只要用心的、慢慢的做,把工作做好就可以了。

林老師目前在嘉義大學教一些美術系的學生,他說:「我知道交趾陶不好學,交趾陶牽扯的技術很廣。從雕塑開始,燒窯後,還要上顏色,製作釉藥。因此,美術基礎要好,它是一門很不好學的技巧。但是,我還是鼓勵年輕人說,你不要放棄,你要學到它裡面的一點點,當作以後成長的養分,那就夠了。」

林老師告訴學生,剛開始就要臨摩,臨摩絕不是見不得人的事,臨摩到最後,就能自己創作了。他叮嚀學生,不要管旁人怎麼去看你,你要自己站得很穩。自己要和自己比,懂得自省的人,永遠是自己最嚴格的評鑑家。

對於交趾陶這項工藝藝術的傳承,林老師以很隨性的態度來看待。他說:「台灣人現在的喜好較偏於西方,而西方人也當然對神祕的東方有興趣。因此,在這個市場需求下,我相信交趾陶這項藝術是不會失傳的,一定會有人被她的魅力所吸引的。」

交趾陶是民間藝術的一部分,從早期的廟宇躍下,走入人間,更走入人們的生活,還可悠遊於現代建築或廟宇牆頭之間,已成為一項很具有台灣本土特色的藝術品。

現今的社會中常存有,它是否為工藝作品或是藝術創作的探討與爭議。我們相信,只要是件好的作品,只要是能愉悅人們心靈的作品,不管工藝也罷,藝術也罷,相信人們對交趾陶的喜歡與愛護,將不會有絲毫的影響。@*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