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狀元翰林名家墨寶展 興大展出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黃凱西台中報導)中興大學藝術中心即日起至12月31日舉辦「張平沼校友珍藏清代狀元翰林名家墨寶展」,展出清代文人如李鴻章、梁啟超等人的墨寶共125件。藝術中心表示,這些作品都是難得一見的珍藏,而且是具有系統性完整的展出,機會難得,歡迎民眾踴躍前往欣賞。

藝術中心表示,此次展出的墨寶作品相當完整,包括行書作品79件、楷書作品24件、隸書作品1件、篆書作品5件、草書作品15件、墨菊四屏1件。

作者都是影響中國近代歷史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知名人物,如清朝重臣李鴻章、左宗棠、中國思想家梁啟超、革命烈士秋瑾、乾隆第11個兒子陳親王等85位名家。

其中有9位是清代狀元,興大藝術中心也特別規劃一道「狀元牆」來展出,正說明了清朝時期,三年一考科舉制度背景下,文人倍出的盛況。


(大紀元)

藝術中心表示,張平沼為現任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暨台灣服務業聯盟理事長,以立院問政、企業經營,開創兩岸交流等事蹟名世,他畢業於中興大學法律系,曾擔任法官、立法委員,以及經營企業等。

由於他長年率團到大陸各地經貿考察與交流,無意發現清代翰林墨寶散落坊間,並且缺乏妥善保存,基於愛護中華文物之心,二十年來不斷蒐集清代狀元翰林名家墨寶。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紀元記者王金鴻台南報導)台灣明慧教育學會副理事長王元甫醫師,3月25日應邀到國立台南第二高級中學,做「健康管理:養生與保健」專題演講。演講會由台南二中校長王榮發主持。王榮發校長介紹說:「健康促進是本校這學期的重點項目,王元甫醫師是我們邀請的第一棒,王醫師的演講對教職人員健康促進會有很大的助益。」王元甫醫師在善化國中就讀時的老師鄭清和,知道他的門生要來學校演講,特別寫一幅墨寶「元亨修德回生術 甫局傳家濟世方」送給他的門生留念。王元甫說他父親王超羲先生曾在台南二中服務,現在經濟大環境不佳,有些學生比較弱勢、需要關懷,他特別捐贈十萬元獎助金給學校。
  • (大紀元記者陳正洪宜蘭報導/攝影)碧霞宮又稱為岳武穆王廟,位於宜蘭市城隍街,建廟於清光緒22年(西元1896年),迄今已有百年歷史,是台灣少數以岳飛為主神的廟宇之一。館內展出岳武穆王(岳飛)墨寶、生平文物史料及與相關事蹟,另教授河洛語四書等,是宜蘭縣內重要的縣定文化古蹟。
  • 為配合推動「2009府城活動中心藝術季」,南區文南里活動中心自5日起舉辦為期一週的書法及繪畫聯展,除書法家傅延雄的書法墨寶外,也展出新南國小學生作品。
  • (大紀元記者郭明安彰化報導)住在彰化市的李文佑,是位67歲的癌末患者,忍著身體受癌細胞侵噬的痛苦,提起毛筆寫下『重建家園、大家加油』等珍貴墨寶,為災民揮毫,7日由彰化基督教醫院副院長周賢彰代為接受、義賣,並將在19日由彰基院牧部主任陳清發牧師及『88水災救援暨重建團隊』轉送至災區,為重建家園的民眾加油打氣。
  •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20日電)「集愛八八‧重建希望」書畫義賣活動今天開跑,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孫大川捐出4幅墨寶,其中一幅當場以新台幣2萬元售出。
  • 天鵝洞樓閣墨寶拓印驚奇台中縣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郭雙富(左)拓印于右任的墨寶,並指導碑文拓印的技術。(自由時報記者盧賢秀攝)台中縣文化推廣協會理事長郭雙富(左)拓印于右任的墨寶,並指導碑文拓印的技術。(記者盧賢秀攝)
  • 揚‧范‧海瑟姆(Jan van Huysum)是位出了名的神祕隱居型藝術家(1682─1749年),也是公認18世紀最傑出的荷蘭靜物花卉畫家。他的作品因想像力豐富、具奢華感、色彩飽滿、紋理細緻,以及高度細緻的寫實而倍受尊崇。這些成就的關鍵在於揚‧范‧海瑟姆謹慎且不怕麻煩地在畫布上一層又一層地塗上薄釉彩的技巧。儘管許多人試圖模仿,但同時代的畫家都沒有辦法做到。
  • 小漢斯‧霍爾班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Augsburg),屬於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北方的畫家與版畫家。他被公認為十六世紀時期最偉大的人物肖像畫家之一,除了肖像畫之外,他的作品還包含宗教畫、警世內容的版畫等等。特別是他警世意涵的木刻版畫用於人文思想著作的插畫,在傳播新教思潮的時代裡,起到了有力的作用。
  • 知名藝術史家、書畫鑑定家傅申教授於16日辭世,為緬懷他在學術上的成就,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將於4月26日至5月25日推出「傅申教授古書畫題跋紀念展」的繪畫篇,之後於5月31日至7月2日展出書法篇,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 歌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始時是一項復興希臘古典戲劇的實驗。到了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歌劇達到了頂峰,成為吸引全歐洲觀眾的藝術奇觀。這種藝術形式逐漸成為那個時代的精髓,並預示了其400年後的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