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企業向「綠」轉 益人益己的良性循環

唐浩

人氣 3
標籤:

【大紀元11月9日訊】上個月,蘋果公司為了抗議美國商會反對政府要求企業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立場,宣布即刻退出美國商會,消息震驚全球。稍早,美國三家電力公司也表態年底退出美國商會,而運動商品大廠耐吉(Nike)也宣布退出美國商會的董事會。

為什麼這麼多赫赫有名的企業紛紛宣示「減碳」、「環保」、「綠色」的重要性?

近幾年來,全球劇烈的氣候變遷造成龐大損失,已讓人類深深引以為懼,不得不嚴正思考如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避免將人類提前帶上入絕境。

歐盟堪稱帶動產業「綠化」的先軀,2002年後歐盟陸續公告銷往歐洲市場的產品不得含有高污染的禁用物質成份,從而帶動各產業領域的知名大廠開始跟進,積極研發較為環保、污染較少的產品設計與製造生產流程。

一名台灣外貿界高層人士甚至坦言,「如果你的產品要在歐洲賣,沒有『綠色』的字樣,那可能連上架的機會都沒有。」

既然「綠色」大潮洶湧澎湃,那麼企業向綠轉,可以獲得哪些實際利益?

首先,企業若能率先將生產製程、供應鏈朝向環保方向革新,不僅可以大幅降低環境污染的問題,可在各國實施嚴格企業減碳法規後,率先省下大筆的污染處理成本或罰款;同時,在產業向綠轉的過程中,能夠取得先發優勢,研發出更具綠色競爭力的「永續性產品」在市場上取得先機,並且有機會從而開發出新的商業模式與商機。

其次,在企業綠化過程中,也是落實企業社會責任(CSR)的實踐過程。企管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強調:「今天每一位企業執行長已經了解到,不能再把企業社會責任只看做是次要的問題,而是企業營運不可缺少的部份。」

此外,早在1999年公布、訪問全球23000名消費者的「千禧年調查」(Millennium Poll)便已發現,超過1/5的消費者會根據企業的CSR表現,來決定要不要購買該企業產品,藉此作為「獎勵」或「懲罰」企業的方法。近年來,包括《財星》(Fortune)雜誌等媒體或學界的調查也明顯發現,消費者願意花錢購買CSR表現出色的公司產品。這就是目前在西方方興未艾的另一股CSR力量:公民社會責任(Citizen Social Responsibility)。

綜言之,企業綠化是企業在未來市場的致勝先機,並且,不僅可用經濟資本建立「聲望」、「形象」等社會資本,更可以透過這些社會資本的累積,從而在未來某天轉換成為經濟資本回收進公司口袋,成為益人益己的良性循環。@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唐浩:夏日晚歌
唐浩:日本新政府的外交策略
唐浩:過去人們不信的,都一一來到?
唐浩:秋夜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