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治外法權 北京管制外商海外資產

標籤:

【大紀元12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田清綜合編譯) 日本松下電器(Panasonic)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家用電器企業,也是世界上百大公司之一。然而最近在中共商業部一個劃時代的裁決後,這家於1918年成立的日本電子產品製造商,不得不接受中共官僚的指示,可以想見,松下感到很不自在。

北京《反壟斷法》管制外商海外資產

金融時報30日報導,北京11月要求松下出脫日本的一些優良資產,以取得松下以90億美元收購在中國的競爭對手三洋( Sanyo)電機的反壟斷批准。這個裁決是中共首次執行2008年8月提出的《反壟斷法》,在反壟斷審查中強迫企業出售大陸以外的資產。

中共此舉信息很明確:在火熱的中國市場經營,可能要付出相當高的代價。

中共商務部判定,如果松下不出售資產,合併後的新三洋和松下公司,其混合動力汽車電池的市場將到77%的市佔率,而且將在當地的鋰電池佔有62%的市場,在一般的鎳氫電池佔46%的市場。因此裁決要求松下出售生產其它產品的工廠。

中共要求松下出售製造混合動力電動車用的鎳氫電池部門,並且把和豐田合資的鎳氫電池事業股份從40%降到19.5%。

國際業者憂心北京的權力

中共強迫松下出售資產以取得收購三洋電機的核准,這是中國第一次在反壟斷審查中強迫外國廠商出售中國以外的資產。

這個根據中國2008年8月推出的《反壟斷法》的裁定,突顯出北京的權力日益增強,以及中國的龐大市場給予它在全球規則上日增的影響力。

根據中共這個強悍的裁定可以看出,北京已經迅速成為一個敵對的權力中心,並且利用新的法律在全球性的公司打上它自己特有的資本主義品牌。就像在其它領域一樣,中共正逐漸將其意志強加於全球貿易。

北京利用《反壟斷法》迫使涉及併購的全球企業出售資產,或是阻擋可口可樂收購中國一家當地公司。北京這種對全球性合併收購越來越強悍的做法,讓國際併購者憂心可能會限制併購活動。

國際法律事務所Freshfields的中國主管Nicholas French表示﹕「交易商擔心在中國會比在歐盟遇到更多的障礙。」

國際型企業私下對中國的合併速度緩慢和審查程序不透明感到沮喪。有人認為《反壟斷法》被用做保護國內對手的工具,而且懷疑中共的執法和美國、歐盟或日本不一樣,它的企業合併審查其實是根據工業的政策考量。

在松下的案子當中,中共商務部內的的反壟斷局在松下第一次提出書面計劃後的4個月,才正式接受了公司的併購案申請。

松下這個併購案也是通過中共前兩個階段審查的首例,現在進行到第三階段,這表示審案官員還有6個月來考慮最後決定。反壟斷局目前的裁決是﹕合併的松下/三洋的三個電池部門在中國可以有46%的持有率,下令要松下出售日本的一些生產設備,並且把和豐田的一個非中國的合資持股減半。

北京違反國際慣例

當然,中國並非唯一採取這種行動的國家。美國和歐盟也有利用其巨大的消費市場來對外部公司施加條件。

在美國和歐盟的主管當局也要求松下出售海外單位,卻不要求處理合資企業。「松下裁決案中這種治外法權的指定,出脫在美國或歐盟的反壟斷判決中不是慣例」,北京Freshfields的Michael Han表示,「中國的執法比預期強烈許多。」

另外一個案子是,北京9月份裁定通用汽車收購破產的美國汽車零件廠Delphi的部份單位會限制在中國的競爭。反壟斷局訂出了一些條件,包括禁止交換Delphi其他中國客戶的商業秘密。美國和歐洲的主管單位就沒有制訂這些條件。

外企的中國難題

企業可以不接受北京繁雜的條件而選擇放棄中國的業務。不過這樣做可能使它們永遠被排除於中國市場之外。

然而,也有人希望利用新的法律權力來對付許多中國大公司的壟斷地位。包括中國移動通訊(China Mobile)的訴訟案在內,有大約10個反消費者行為的案子。這些訴訟案包括等待和解的中國網通、百度和中石化。

然而,中共國營企業輸送龐大的利潤給政府並且雇用了數千萬名員工。這些重要的國營事業很可能遭遇被侵權的消費者提出的大量訴訟,這迫使當局在行使《反壟斷法》的這方面行動上更為謹慎。

對微軟提出反壟斷訴訟的律師Dong Zhengwei表示,北京法院最近拒絕了他對電信費用不合理和國營電信業重整的提告。「他們說,電信部門重整或國營事業壟斷和你這個個人有什麼關係?我說我是一名消費者。他們就說,中國有13億消費者,如果他們都來提告,我們怎麼辦?」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限制重重 外商抱怨中國市場如空中樓閣
經濟學人:中國保護主義 外商難獲利
中國市場難入 外商頻撞南牆
【新紀元】外商「中國夢」破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