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肖雪慧:閒談布什(下)

──順便說說一些媒體的氣質性偏好

【大紀元2月17日訊】三:低民意指數vs高滿意度

拿布什卸任時民調顯示的低支持率說事,也很沒意思。沒有哪個民主國家的人民對政治人物不挑剔。美國除了幾位死在任期的總統,歷任總統卸任時極少能保持高支持率。不一定是總統們幹得多麼差,而是人民的要求高,人家清楚瞭解自己作為國家終極授權者的地位,清楚瞭解政府靠全體納稅人的稅金在支撐,知道政府存在的理由就在於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做得好,不過是履行了本分,做得不好或被認為不好,民眾的不滿情緒會借助多樣而暢通的表達渠道迅速反映出來,民意指數不斷浮動也再正常不過,無論指數是高是低,都表徵著民眾與政府之間真實的互動;而獨立媒體對政府沒有表揚義務,他們的扒糞傳統卻會使其對政府任何失當舉措或被認為「失當」的舉措窮追不捨……成熟民主社會的這些條件其實使政府在輿論上先天就處於不利地位。掌握著公共權力的政府在輿論上的先天不利,這很符合自亞里士多德以來政治學的平衡原理。

這種社會下,人民不會因為不瞭解政府跟人民關係的真相,把政府或首腦當膜拜對象;不會因為不明白自己的權益而把政府及首腦當感恩對象。那種人民與政府關係徹底顛倒的國家中常見的對政要感激涕零畫面,在民主國家是看不到的。布什在新奧爾良遭受卡特林娜颶風襲擊時反應稍慢,立即招致強烈批評,趕快採取的種種補救措施也沒法使批評停息,赴災區視察,一直有民眾抗議伴隨。而四川大地震發生,人禍擴大了天災,致使數十萬人傷亡。不合格的民居建築、特別是豆腐渣校舍是最大殺手,而國家救援隊伍動作遲緩,不能及時到達現場,黃金72小時之內不允許外國救援隊進入(之後准許進入,對於拯救生命來說,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等等,都人為擴大了傷亡。可幾日後當某政要來視察,那些剛從廢墟死裡逃生、驚魂未定的小孩就被組織起來,烈日下舉著「感謝誰誰誰」的標語在路邊迎候。至今電視節目中都每天有刻意安排的「感激D和ZF」的畫面,災民們不僅要忍辱負重,還得時不時承擔充當道具配合「送溫暖」演出的任務。這種國情下,人們被告知對政府的滿意度高,一定也不讓人感到意外。但「高滿意度」是沒有可查詢的出處的,即使真的搞了點「民意調查」,也像那個大概已經馳名中外的小康民調那樣,答案事先印好,照著填就是,而且幹部得包幹到戶,免得誰填錯答案。除這些招數之外,還有一最重要因素能確保「高滿意度」,即長期的欺騙宣傳和愚民教育,而欺騙和愚民的主要著力點,是模糊民眾人民與政府的關係,是遏制人的公民意識。所以,才會有如此荒唐的情景:許多災民無論自己承受了多麼大不該承受的犧牲、災後被層層剋扣了多少,也會因得到一點救助物質而對政府感激不盡。對於塑造這樣的「民意」,媒體和現行學校教育功莫大焉!

如此「高滿意度」充滿欺騙、浸透血淚。有人居然好意思拿出來誇耀!居然蠢到引以為自豪!更蠢到從布什執政後期的低民調指數引出「中國最民主」的結論——這樣的結論,其驚世程度,不亞於中科院報告稱中國是全球最負責任國家。

四.巴望人倒霉,卻未必倒霉

布什在以總統身份為國家服務時,克盡職守。在他任期內接連遇到的問題是過去的美國總統沒有遇到的、至少沒有集中到一位總統任上:導致近三千人喪生的911恐怖襲擊、破壞程度超過南亞大海嘯的卡特林娜颶風、民主黨八年執政時就已經埋下種子的金融風暴及經濟衰退……

布什團隊積極應對了這些挑戰。對911事件迅速、有力的反應,保衛了美國本土在之後七年多的安全;因911襲擊而起的兩場戰爭能不能實現預期目的,需要時間驗證,但兩個國家在緩慢的然而確實地進步。被這裡主流傳媒描繪得一塌糊塗的伊拉克,局勢就並非那麼糟。擁有了真實投票權的伊拉克人民,先是兩年前冒著遭受恐怖襲擊的危險,高比例參加了投票,選舉了臨時政府;這個月則已經在平靜氣氛中成功舉行了省級議會選舉。誠然,布什的伊拉克政策有很多可質疑處,布什本人也因此而備受批評,但他不自封偉光正,錯了,就坦坦蕩蕩地承認……卡特林娜颶風來襲,布什被批評為反應遲鈍,後來再次遭遇風災,有前一次教訓,行動可謂雷厲風行。經濟上,兌現了競選承諾,其減稅刺激經濟政策,在第一個任期內成功地實現了美國經濟高增長;金融風暴發生時,布什任期已近尾聲,但對金融風暴帶來的問題在任一天積極解決一天,為遏制經濟頹勢盡了最大努力……

服務期滿就回歸平民。象徐賁所說,卸下了暫時的職務,回覆到永久性身份。這永久性身份無疑是公民身份,這是民主國家的人最尊嚴最重要的身份。

布什走得很尊嚴,權力交替時很紳士,不像某些人死皮賴臉在權位上戀棧,這邊下來又上那邊掌權,還操縱一干媒體歌功頌德。布什遵循美國傳統,作為奧巴馬的前任,給繼任者留下便條後悄然離開。而功過,留待時間評價。

卸下公職,回到農場的布什,將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觀看落日的餘暉,有時間和精力去開始新的計劃——為建立以他命名的圖書館籌募資金和撰寫自己的回憶錄。跟歷屆總統的回憶錄一樣,既無須借助什麼部門層層攤派購買,也不會成為禁書而遭封殺。——對政治人物來說,這樣的結局難道不值得羨慕嗎?

2009年2月16日@(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