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危房教課32載 最低工資30元

標籤:

【大紀元2月19日訊】近日,網友「金泉少俠」在星辰社區發了一組某小學岌岌可危現狀的圖片,牆上有著巨大的裂縫,黑板完全模糊不清,這裡是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井葉特西鄉依嘎村。學校名叫「依嘎村小學」。在這所學校任教的是一名叫「吉卡馬曲」的代課老師,從1976年任教至今已經有32年了。

據《涼山日報》消息,每天早上,吉卡馬曲都要帶著一大堆教學所需要的書本文具,爬過家後面那座近30米高的小山坡,然後走上一條已經走了32年的村道,這條路,通往他任課的學校。路邊的父老鄉親都已經習慣在這條路上見到他,然後親切地打個招呼:「吉卡『瑪麼』(彝語,老師之意),又去教書了!」

每天在路上奔波,吉卡馬曲都面帶著微笑。因為他知道,在那簡陋的村小門口遊玩的孩子們只要遠遠地看見他走來了,就相互叫喊著「吉卡瑪麼來了」、「吉卡瑪麼來了」,然後一起跑進教室,拿出課本大聲地讀起書來。孩子們的琅琅書聲讓整個偏遠而落後的鄉村充滿了活力和靈氣。

吉卡馬曲1976年從俄普中學初中畢業後就開始在井葉特西鄉依嘎村小學任教,這一教,就教了32年,他也從19歲的小伙子變成了51歲的「老」教師。儘管依嘎村小學的教學條件很艱苦,沒講台,所謂的講台就是坑窪的教室地面;也沒有城鎮教室裡牆壁上的黑板,吉卡老師是在用兩根木棒斜撐著的木製黑板前面站了32年,寫了32年。

孩子不能不上學

勤勞、善良、賢惠的妻子沙馬石興今年47歲,由於丈夫要到學校教書,沒有時間來為家裏分擔責任,所以繁重的家務勞作讓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要大得多,家庭責任的重擔讓她過早地衰老了。家裏的農活都做不了,全靠你一個女人忙裡忙外的,難道沙馬石興不希望丈夫和自己建一起忙農活多掙點嗎?」

淳樸的她非常羞澀,過了好一會兒才開口說:「剛剛嫁給他的時候確實不想讓他去教書了,但是,後來有次去趕集,抱了一隻雞去賣,結果因為聽不懂漢話,又不識字,賣了好半天都賣不出去。自從那次以後就再沒有要求他一起種地了。不認識字和不懂漢話就像是瞎子和聾子一樣了。」

妻子在說這話的時候吉卡老師一直站在旁邊不語,臉上始終掛著微笑。他說:「曾經有過回家務農的想法,但很快打消。因為我不去教書就沒有人來教孩子們了。不管怎樣,孩子不能不上學,不能不讀書。」

報酬:從30元到200元

「原來30元和60元的時候,給我發的工資還不夠我買煙抽,從去年漲到每個月200元後還好點。但如沒有妻子在家辛勤勞作,一樣養不了家。」吉卡老師微笑著說:非常平靜,像是在敘述著別人的故事一樣。

1976年他剛剛當上代課教師的時候給他的工資是30元1個月,後來漲到60元。那時非常的困難,兒子和女兒都還小,需要有人照顧,只有妻子一個人一邊帶著孩子一邊勞作,家裏的許多生產就跟不上季節,各種收入都在減少,而每個月60元的工資就顯得更少了,什麼都抵不上,後來兒女慢慢長大,能夠幫助家裏做點事時好了點。

成績:文明的傳播者

據悉,由於依嘎村地勢偏僻、環境艱苦,國家正式編製的教師都不願意到這裡來教書,來過幾個,但是沒有能教上多久就調走了,所以,幾十年來,吉卡老師是依嘎村堅持得最久的文明傳播者。

當談到自己辛勤教育的成果時,吉卡老師一臉的滿意。

「我教過的好多學生都已經到外面接受更高的教育了,光是大學生就有3名,有4名中等專業技術學校畢業的,高中、初中畢業的就更多了。」(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爭取教育界支持 台聯承諾為教師尊嚴奮鬥
幫助貧困學童 台聯捐10萬
組圖:布萊爾之子在貧困地區當教師
五嶽散人:危房之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